2021.08.08~10_彰化不會髒,鹿港沒有鹿
鹿港民俗文物館創立於民國62年,是當時首座純民間自力開設的博物館,且捐獻祖宅及建立財團法人,屬臺灣首創。
設立過程中的摸索與繁雜,也感謝鹿港鄉親的熱心相助。
鹿港大和乘載了鹿港過往輝煌、繁榮的時代記憶。
邀您走進鹿港民俗文物館50載風華
品味鹿港及臺灣珍貴文化史
文物館.1
前身為「鹿港辜家」宅邸的『鹿港民俗文物館』,當地人慣稱作「大和大厝」,而「大和」兩字正是這棟豪宅的主人辜顯榮的貿易商行。在後「一府二鹿三艋舺」的年代,它象徵著一種巨大的家族勢力,不僅只侷促於鹿港一隅,而是在整個台灣的政商界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文物館.2
大正三年(1914年)動工、大正八年(1919年)完工的辜家大宅,佔地達一千三百餘坪,啟用時刻正是辜顯榮先生聲勢正隆的1920至1930年代。他是日治時期台灣的政商名人,而這棟華美的洋樓最初就是他用來接待重要貴賓的場所,包含日本皇族、官員以及台灣士紳名流等都曾是座上賓。
文物館.3
雖然「大和大厝」興建於近代的1919年,但總令人覺得伸足踏進了十九世紀一樣,模仿英國式鐘樓型建築的三層高磚造洋樓,正面兩翼設有八角形衛塔,入口屋頂採曼薩爾式(Mansard),曾有「台灣中部最漂亮房子」的美譽。由於辜氏後人移居台北,這座洋樓曾荒廢一時,門窗深鎖,臨夜就漆黑一片。
文物館.4
這幢富麗堂皇的宅第,在民國62年(1973年)由辜顯榮次子辜振甫、六子辜偉甫捐出所收藏的書畫及文物,並成立財團法人組織、設立『鹿港民俗文物館』典藏與展示,後續接受民眾捐贈及寄存,以至開館後的十年間,就已累積達六千餘件文物,年代從晚清、日治到民初都有。
文物館.5
『鹿港民俗文物館』是全台首座私人博物館,結合傳統的「閩式建築」與新潮的「西式建築」風格,分為A、B、C三座展館,共有14個主題展廳。其中A館是一棟具有歐洲風味的仿巴洛克式洋樓,1930至1940年代曾短暫作為軍事用地,1944年美軍轟炸台灣,所幸未波及洋樓,才能留存至今見證昔日風華。
文物館.6
洋樓後方還有一棟建於清末、約有兩百年歷史的古厝,稱為「古風樓」,為鹿港典型「三進」建造方式的長條型街屋,堪稱是鹿港最古意盎然的房子。古厝前臨過去鹿港的不見天街,內部保有傳統閩式建築工藝特色,現今以實景實物的擺設,展示昔日鹿港在地人家的生活樣貌。
文物館.7
『鹿港民俗文物館』雖為私人博物館,內部典藏卻是相當豐富,計有:書法繪畫、戲曲樂器、服裝配飾、餐飲器皿、家具擺設、戲偶雕刻、宗教禮俗、家居用品、歷史文獻等多種類別,總數超過六千件、涵蓋一百五十年以上的台灣民俗文物景況,規模與數量足以傲視全台。
文物館.8
跟著我們進去一探究竟吧 ^o<
文物館.9
館內展示內容均為我國傳統的民俗文物,舉凡生活上的器件,諸如:食、衣、住、行、育、樂以及宗教禮俗和節日慶典等,十分完備。 西式洋樓(A館)共有14個展覽室,其中101室展出二百年前的鹿港市街模型、鹿港龍山寺鳥瞰全景模型還有多幅文史照片,與鹿港鎮的現況比對,形成許多有趣的畫面。
文物館.10
102室是文物館的大廳,其設置亦如清代之制,左右各擺四張大椅,中央是辜翁顯榮的生平簡介和紀念銅像,在銅像後方有一面巨型的木雕屏風,甚是美觀。102室同時也是館內的服務中心,提供遊客諮詢、導覽等服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書籍、紀念品可供參觀民眾選購。
文物館.11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歷朝服飾絢爛多姿,尤其前清因為滿漢交流,蔚成形制上最為繁縟,卻也風格獨具的時代。前棟103室展示的重點文物為「服裝佩飾」,包含:刺繡禮服、長衫馬褂、珠冠霞帔、鳳笄蟒袍、肚兜、劍裙、披肩、補服、緯帽等等,展示品甚至還有民國以前盛行的三寸金蓮。
文物館.12
104室布展主題為「戲曲樂器」,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布袋戲(掌中戲)外,還有傀儡戲、皮影戲等,包含戲偶、戲台(彩樓)以及演出時搭配的南管、北管樂器皆是一應俱全。此外,早年在市集廟口常有的民俗雜耍道具、香包、麵玩(捏麵人)、米雕等,亦值得遊客玩味觀賞。
文物館.13
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美德和精神,A館後棟中間位置的105室為「辜氏祠堂」,左右兩側的牆上分別掛有辜家歷代男性與女性祖先的照片,中央擺放八仙桌、公媽龕、燭台、謝籃等祭祀用品;相鄰的106室則以「宗教禮俗」為展示主軸,隨季節換展,時值八月展出與中元節相關的宗教儀式文物。
文物館.14
前棟二樓201室原封不動展示辜翁顯榮昔日的臥房,所有傢俱完全依照辜翁在世時擺設,包含台灣最早進口、當時僅有四座的「銅床」(1935年自日本購入)。臥房牆上另有辜顯榮族兄辜鴻銘的兩幅墨寶〔闇然日章〕和〔孝友〕,其人學貫中西、名滿天下,有「清末狂儒」、「閩南才子」之譽。
文物館.15
202室為「會議廳堂」,廳堂中央擺設長形會議桌椅乙組,可視與會人數多寡伸縮調節,最多可供20餘人同時開會。後方牆壁中央,懸掛清朝慈禧太后壽誕之「福壽」匾乙方,兩側几座放置有六件雕刻精美的清朝古董花瓶;而其左右兩面牆上則懸掛當代著名書法家的墨寶對聯,充滿書香雅氣。
文物館.16
旁邊的203室,內部分成兩大空間,其一為「仕女閨房」,是辜顯榮三位女兒昔日的臥室,中國傳統習俗中臥室傢俱以紅色調為主,代表吉祥喜慶,因此將床鋪稱為「紅眠床」;館內展示者為清代浙江寧波的珍品,造型華麗且雕工精緻。203室另一半空間則為「賓客廳堂」,是早年招待貴賓休息的地方。
文物館.17
204室內部展示文物為「餐飲器皿」,早期大戶人家在宴客時所選用的餐具十分講究,尤其壽誕時更備有專用器皿;館內所藏除了珍貴的瓷器外,亦有銀製品。中國古代常將金、銀、銅三者並列,謂之「唯金三品」,其中銀器不只外觀素白無瑕,更被認為有「試毒」之功用,因此備受達官貴人喜愛。
文物館.18
除了位在105室的「辜氏祠堂」外,文物館內另有一處供奉神明的地方,即A館後棟二樓205室的「齋堂(佛堂)」。隔壁206室展出「書畫文獻」,收藏有清代殿試的試卷(殿試策)、詔書(奉天誥命)、乾隆皇帝御筆,以及諸多鹿港文人雅士的墨寶,當中包含字冠全台的清末名書法家鄭鴻猷先生。
文物館.19
假裝自己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 ^_^
文物館.20
沉甸甸的木雕龍頭看起來也是頗有歷史
文物館.21
蔡榮貴先生提供的「銅胎福虎」(我覺得體型更像是隻豹)
文物館.22
洋樓前棟一樓走廊兩側展示新娘轎、媒婆轎以及台灣末代武進士許肇清的「執事牌(巡牌)」和關公大刀。許肇清為彰化鹿港人,清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科武舉人、二十年(1894年)甲午恩科武進士,是位欽加四品銜,賞戴花翎的武官,能使重達五十台斤以上的關公大刀,可見其人武功、氣勢非凡。
文物館.23
大正八年(1919年),「大和大厝」落成後,是鹿港第一棟洋房,昔日從鹿港天后宮就可以遠望到這棟華美的樓宇,一直到16年後,鹿港街上才出現第二棟洋房。雖然鹿港辜家早已搬離祖厝,但翻修過後的百年洋樓仍牽連辜家命脈,將持續守望、見證後代子孫如何開枝散葉、再創風華。
文物館.24
「人力車(Rickshaw)」又被稱作「黃包車」或者「東洋車」,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依靠人力拉行的交通工具,一般有兩個輪子,上有座位可坐一至二人。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汽車尚未發達的時代,人力車在亞洲各國的城市地區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直到20世紀後半才逐漸被三輪車所取代。
文物館.25
鹿港水上派出所曾於民國45年,由轄區民防人員成立【鹿港水上音樂隊】,除了擔任大型慶典或軍警分列檢閱之演奏外,也成為康樂節目的最佳伴奏。而其名為「水上」,在鹿港天后宮右前方二百公尺處,稱為「水上口」,早年是海水與陸地的交會處,也是港口所在地,印證〈海水劃宮前〉的俗諺不虛。
文物館.26
升旗典禮開始 全體肅立 主席就位 唱國歌
文物館.27
明末清初台灣開始有漢人移墾,隨著時間的累積,逐漸形成區域性大家族。「台灣五大家族」在傳統上,是指自清治末期、歷經日治時代一直到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地方上最具政經影響力的本土五大家族,由北至南分別為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和高雄陳家。
文物館.28
「台灣五大家族」在發展史上,並無確切時間點,其中以板橋林家發跡最早,自18世紀末的清乾隆晚期即迅速興旺;霧峰林家與高雄陳家次之,約發跡於清治時期的19世紀中後期;基隆顏家和鹿港辜家最晚崛起,是台灣進入日治時期後,透過日本官方支持才躍升為政經巨擘。
文物館.29
五大家族之一的「鹿港辜家」,因發跡於彰化鹿港而得名。該家族的始祖為辜顯榮,原本只是一介平民,清末到台北府開設雜貨店【瑞昌成號】。乙未之役時,辜出面與地方士紳洽談,並率眾至基隆接應日軍進入台北城,事後獲得日本政府的回報,取得諸如鹽、糖、鴉片、樟腦等特許經營權,因而致富。
文物館.30
辜顯榮因接應日本軍隊進入台北城,得到日本軍方的信任,之後又協助能久親王剿殺台灣抗日舉事者有功,獲日本政府賜予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特別惠賜辜家於鹿港建造一座洋樓宅邸,即今天的『鹿港民俗文物館』。
文物館.31
B館是連接A館(洋樓)與C館(古風樓)的二層樓房屋,面積大約50坪,這是屬於「大和大厝」的後半部份。建物二樓高懸「厚生藥局」之牌匾,內部右側空間展示鹿港仁醫戴振茂過去所使用的醫療設備及證照圖籍,由其後代子孫所捐贈,故設特展以表敬意,期許能杏林流芳,並勉勵吾輩見賢思齊。
文物館.32
「國以民為主,民以食為天。」先民依土地而生存,無論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週而復始,只求撲鼻稻香;B館二樓屋內左側以「農村思想起」為主題,陳列早期農民耕作用的各種農具,包括:牛車、風鼓、而字耙、蜈蚣耙、龍骨車、豐年車、龜甲等,在現今的工商社會已難得一見。
文物館.33
後棟C館,名為「古風樓」,約建於西元十八世紀初,為一傳統閩南式長條型街屋,座落在五福大街(今中山路)的和興街段,以前文物館的主要出入口設在這裡,但現在則封閉起來,只有在春節期間,才會對外開放,方便遊客由此進入館內參觀。
文物館.34
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古風樓」,堪稱鹿港最古老的房子之一,曾在1934年為因應當時的「市區改正」政策,道路拓寬的當下將街屋立面改成西洋風格。此館為早年辜家提供給管家及傭人居住的地方,『鹿港民俗文物館』成立後,以實景實物的擺設方式,真實呈現台灣先民的生活型態。
文物館.35
盛行於中國華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街屋(Townhouse)」,又名「店屋(Shophouse)」,閩、粵籍人士慣稱其為「竹竿厝」或「竹筒屋」,意指街屋從空中鳥瞰是細長型,且一進一進向後延伸的建築物。主要為住商兩用的格局,前半部分作為商家營業的店面,後半部分則供屋主及其眷屬居住。
文物館.36
由於台灣早期的建材多是由大陸船運進口,如福州杉、唐山石、閩南磚等,而街屋的面寬普遍以一丈二(3.6公尺)或一丈六(4.8公尺)為主,造成面寬較窄的原因,除受限於運抵來台的福州杉(用作屋頂的梁柱)長度外,臨街面之地段價高,致使屋身成五至十倍不等向後伸長,形成極具特色的長條型街屋。
文物館.37
傳統的街屋空間類型可分為:一坎二落一過水、一坎三落二過水及二坎二落一過水等形式。「一坎」是指一間店面,「三落」意謂由三個院落組成,「過水」則是院落間相連的中庭或迴廊。街屋多深長,先民會在院落之間預留天井,在樓層之間闢鑿樓井,一來作為通風採光之用,二來便於貨物上下搬卸。
文物館.38
「古風樓」的建築格局為一坎三落二過水,建物曾於2004年進行整修、2007年重新開放參觀,內部陳設係依據先民生活樣態,規劃成廚房、帳房、洞房、書房、育嬰房、翁姑房(長輩住的房間)、神明廳、大廳等居家陳設,讓來此參觀的遊客,宛如步入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的生活空間。
文物館.39
俗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結婚娶妻向來被認定為人們的終身大事,更有「小登科」之別稱。古代社會講究禮儀制度,所以婚禮也就特別隆重,繁文縟節很多。根據《禮記》記載,婚禮最重要的六個步驟,按順序分別是:納采(提親)、問名(合婚)、納吉(文定)、納徵、請期跟親迎。
文物館.40
館內神明廳作結婚禮堂陳設,展示的重點文物包括『丁家古厝』丁禎祥館長親手繪製的清末民初迎親圖。鹿港先民大都來自福建漳泉一帶,故婚禮也沿襲閩南遺風,早期在迎親行列中需以竹疏做前導,接著是媒婆轎、屎尿盤(圓盤擔)、八音吹、新娘轎,還有各種嫁妝器皿,最後則以子孫桶(尾擔)押陣。
文物館.41
鹿港位於彰化平原的西北端,自十七世紀起開始有大量漳泉籍大陸移民遷徙來台,聚居於中台灣的鹿港,使其成為全台第二大城,亦是本省商業、文化及沿海交通重鎮。為此,歷史學家將台灣文化的第四期定名為「鹿港期」,即清康熙23年(1684年)起至道光22年(1842年)止,前後約150餘年。
文物館.42
茲為保存前述「鹿港期」豐富的傳統文化,並紀念建築物的老主人辜顯榮先生,本館於民國62年由辜氏家族捐獻全部土地、建物、傢俱、器皿與收藏品等,並成立財團法人,設置董事會(初設董事9人,由辜振甫胞弟辜偉甫擔任董事長)來管理維護以供民眾觀賞,期許成為專責的地方性文化博物館。
文物館.43
民國62年8月10日,『鹿港民俗文物館』附設圖書館成立,開放服務鹿港鄉親,同年11月10日文物館正式開幕,省主席謝東閔與立法委員洪炎秋出席剪綵。之後承蒙地方熱心人士共襄盛舉,或捐贈、或借陳私人收藏品,使本館的展示內容更加充實,民國70年獲得教育部列為「國小社會教育教材」。
文物館.44
文ˋ物館的建築物分作兩大類,其一為民國2年起造、民國8年落成的仿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式建築的西式洋樓,地方人士習稱「大和厝」;另一則為興建年代更早,推算約為十八世紀建造的閩南式長條型街屋「古風樓」,昔日曾為鹿港私塾。今日,洋樓建築與所藏之民俗文物儼然成為本館的「鎮館雙寶」。
文物館.45
將大部分圖書贈予鹿港鎮圖書館後,『鹿港民俗文物館』開始專注於民俗文物典藏與陳列之工作。館內闢設文物展覽廳,展示內容主要為前清中葉至民國初年的器物,舉凡當時社會行為有關之食、衣、住、行、育、樂,甚至宗教、禮俗及慶典、節目中出現的有形文物皆有,種類與數量頗為可觀。
文物館.46
前年(2019年)歡度百周年慶的『鹿港民俗文物館』,占地約一千三百多坪,館內收藏品數量總計超過六千件,涵蓋150年以上台灣民俗文物景況,年代最古者為康熙時期繪畫一幅,其中展覽廳常設展展出三千餘件文物,另三千餘件則典藏於三樓庫房,不定期會舉辦特展供民眾欣賞。
文物館.47
辜氏後人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精神,於1973年捐出辜顯榮舊居、並成立『鹿港民俗文物館』,是台灣第一座開放民眾參觀的私人博物館,也是國內保存民俗文物最完整的地方。文物館歷經三次大規模修繕,48年來,由辜振甫與辜嚴倬雲夫婦、辜寬敏、辜濓松及辜仲諒進行世代傳承與經營。
文物館.48
鹿港當地有此一說,辜家舊居與日據時期的「總督官邸」為同一設計師所規劃,不過根據台灣古建築專家考究,最有可能是鹿港民間匠師模仿台南州廳建造。細數年頭,2021年距離興建當時,儘管已經超過一個世紀,能夠完成今天看來仍是相當氣派的宅邸,也足以想像辜家當年的盛貌。
文物館.49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館於1989年建造的「耀星樓」,是辜振甫為紀念父親辜顯榮,特別以其字號「耀星」命名,再請鹿港知名工藝匠師施鎮洋刻字。由他親手題字的匾額,也是辜振甫唯一留在文物館內的真跡。這座「耀星樓」如今是『鹿港民俗文物館』的員工辦公室,也是館內少數沒有對外開放的地方。
文物館.50
在彰化鹿港旅遊除了到鹿港老街晃晃、或是去天后宮、龍山寺拜拜,走一趟摸乳巷,還有什麼新選擇呢?2015年,統一星巴克選在端午假期進駐彰化鹿港,而且將店面融合鹿港傳統燈籠意象,結合在地工藝技術及人文背景,藝術氣息濃厚的建築古味加上芳醇迷人的咖啡香氣,可真是旅遊時的一大享受。
文物館.51
2015年6月20日正式開幕的統一星巴克「鹿港門市」,位於鹿港鎮熱鬧的中正路上,為一座獨立建築,佔地約90坪,共有122個座位,整體外觀為純白色,在室內空間配置上包含了落地窗景區、團體交誼區、兩側看台區及咖啡時光區等4個區域,讓客人在享用咖啡的同時也能享有豐富的休憩空間選擇。
文物館.52
門市裝潢融入了在地生活文化,外觀的設計概念來自鹿港傳統廟會節慶懸掛的彩燈,花圃區的酒甕植栽則仿效鹿港常見的甕牆。此外,放置在商品陳列架上的錫製咖啡櫻桃果實,則是由鹿港在地薪傳獎得主陳萬能先生親手打造的大型裝飾藝術,象徵星巴克咖啡精神扎根鹿港,與當地居民共存共榮之意象。
文物館.53
除了在地藝術作品之外,「鹿港門市」更製作了鹿港傳統茶點所使用的餅模,將咖啡的葉、豆、果、花等紋路,手工拓印於牆面上,細緻而不失藝術性格。為了增添趣味性,還加入象徵「鹿港」的小鹿雕刻,體現星巴克融入在地文化的經營使命,讓顧客品味咖啡之餘,也能感受到濃厚的鹿港人文氛圍。
文物館.54
星巴克是全球性的咖啡領導品牌,但在統一星巴克的經營下,用心融合台灣各地特色,並根據品牌不同的發展歷程,透過商品開發、門市氛圍風格營造和特色建築,創造出屬於台灣的星巴克體驗。「鹿港門市」不僅是星巴克首次進駐鹿港,更是目前星巴克全台353家門市中唯一的「在地工藝特色門市」。
文物館.55
除了將錫藝、竹編、拓印等鹿港工藝技術,融入門市裝潢當中。同時,推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鹿港門市馬克杯,以手工繪出鹿、竹等傳統元素,採用燈籠慣用的藍、粉兩色,讓色彩規畫更加豐富、亮眼吸睛,並在背面標上〈LUKANG〉字樣,深具收藏價值。
文物館.56
隔壁這間【熊萌肚肚主題親子餐廳】有著滿滿的泰迪熊元素
文物館.57
鹿港連小七都能搭上「鹿」的主題
文物館.58
兩個寶貝女兒是我們的最愛~LOVE~
文物館.59
三天假期好快就結束了Orz
※ 鹿港民俗文物館
* 電話:(04)777-2019
*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館前街88號
* 時間:09:00~17:00(周一公休)
* 費用:全票130元、半票70元
* 官網:https://www.xn--luqq24cpte6lcx2hoz1ei2h.tw/
* 簡介: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wkes/motivation.html
【彰化景點】鹿港民俗文物館
https://www.taiwanviptravel.com/articles/lukangarts/
[彰化鹿港] .鹿港浮光掠影之二:鹿港民俗文物館(鹿港辜家)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926/tony0926.html#google_vignette
〔紙上博物館〕辜家大宅 鹿港民俗文物館
https://www.lnanews.com/news/128913
鹿港民俗文物館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72485
【鹿港景點】鹿港民俗文物館|走進復古又時髦的時光隧道,來鹿港不能錯過的景點
https://decolifetw.com/%E9%B9%BF%E6%B8%AF%E6%B0%91%E4%BF%97%E6%96%87%E7%89%A9%E9%A4%A8/
彰化旅遊景點~這不是總統府.鹿港民俗文物館
https://yoke918.tw/2191/
【小惡魔金龍踏春】彰化鹿港 | 鹿港民俗文物館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97&t=691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