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6~28_不論颳風下雨就想帶妳圓一個當公主的夢
棧貳庫位於高雄港2號碼頭,日治時期是存放砂糖、輸運出口的倉庫,曾遭美軍轟炸損毀,1962年重建後扮演鐵路轉海運的重要角色。棧貳庫集結文創商品及餐飲美食,成功活化百年歷史老倉庫,打造好逛又好玩的水岸生活空間,純白旋轉木馬、高港小火車展現港都風情與浪漫。
台灣高鐵 左營20:54開(車次254)→ 板橋22:20到 兩張$1590元
駁二.1
搭乘高雄輕軌前往駁二特區
駁二.2
「輕軌運輸系統(Light Rail Transit)」簡稱「輕軌(LRT)」,為鐵路運輸的一種,泛指所有在街道上面或旁邊行走(部分亦可高架化)的單節至多節路面電車,相較於重型鐵路系統(重鐵),其運量較低、列車規模也較小,但建設經費通常便宜不少,施工難度也低。
駁二.3
最初的輕軌系統在19世紀中期出現,當時的車廂由馬匹拉動。1879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在柏林的博覽會上首先嘗試使用電力驅動車輛,稱為「路面電車」,之後迅速在歐美各國啟動商業嘗試。到了1950年代以後,由於公路運輸開始普及,輕軌系統有阻礙道路交通流量之嫌而遭到陸續拆卸。
駁二.4
公共汽車由於與其他汽車共享路面,速度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地下鐵路成本高昂,在市郊使用亦不太合適,反觀路面電車的優點逐漸明顯,在一些中型城市尤其受到民眾歡迎。臺灣最早的城市輕軌運輸系統是「高雄捷運環狀輕軌」,通稱「高雄輕軌」,係於2015年10月16日開通營運。
駁二.5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於2001年起就開始研究興建輕軌的可能,並在2003年12月27日引進西門子輕軌列車於中央公園運轉展示;原計畫由民間以BOT模式興建,但歷經三次流標後而於2012年11月8日改為政府自建OT模式。
駁二.6
第一階段由前鎮機廠至哈瑪星環線南半圈的工程,由長鴻營造與西班牙CAF鐵路公司的團隊於2013年1月獲選,並於該年6月舉行動工儀式,總建造經費新臺幣195.37億元。目前「高雄輕軌」的營運路線長度為14.63公里,沿途設有26個停靠站,全年載客量約為230萬人次。
駁二.7
扮鬼臉的小羊咩好可愛
駁二.8
高雄市文化局為鼓勵國內創作風氣,自2006年起辦理一系列文化公仔推廣,2009年為鼓勵更多藝術界新銳為城市創作,便將當年度的首獎作品〈工人&漁婦〉之公仔原型(創作者陳廷晉),以FRP翻模製作成220公分高的大型公仔素坯,量產二十組,並邀請二十位國內知名藝術新秀進行創作。
駁二.9
「工人及漁婦」是高雄底層勞動者,也是經濟主要貢獻者,象徵高雄旺盛的生命力。這二十組活潑有趣的大型公仔,成功演繹了高雄文化與海洋意象的城市角色;成排的公仔站立於『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及西臨港線自行車道兩旁,是旅客最佳合影對象,也是高雄最具魅力的親善大使。
駁二.10
臺灣港務港勤公司的公務車也太炫炮了吧
駁二.11
『香蕉碼頭』位於高雄市鼓山區,為高雄港三號碼頭「香蕉棚」改建而成,最初是為了因應香蕉大量外銷,建於1963年的露天開放式倉庫。2001年改為觀海台;2003年12月1日,被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高雄市歷史建築;2009年交由河邊餐飲集團(河邊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
駁二.12
50年代臺灣香蕉大量出口日本,賺進豐厚的外匯,當時自各地運來的香蕉幾乎全由高雄港包辦。初期沒有任何特殊設備以供存放,只將香蕉露天堆置,任其日曬雨淋,之後為了提昇品質並因應香蕉生產數量遽增,才於民國52年(西元1963年),在三號碼頭處擴建了一棟雙層「香蕉棚」。
駁二.13
為配合早期裝置香蕉竹簍之堆疊方式,又因香蕉存放空間講究通風,該座倉庫便以露天方式建造,為高雄港唯一一座開放式的倉庫。近年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歷史建築空間再造,在河邊餐飲集團的努力下,為廢棄不用的「香蕉棚」注入新的生命,於民國99年(西元2010年)正式更名為『香蕉碼頭』。
駁二.14
『香蕉碼頭』正對高雄港第一港口,隔海與旗津為鄰,碼頭內部空間一樓規劃作臺灣特色伴手禮、主題式商店、香蕉故事館及國際郵輪進出關口,二樓則為獨一無二的海景宴會場地,並備有免費停車場,在先天的優勢及多元的規劃下,成為今日高雄觀光碼頭的新指標。
駁二.15
『棧貳庫KW2』與『香蕉碼頭』相鄰,係由昔日存放砂糖的倉庫改建而來,2018年3月31日開業(2月13日試營運),基地面積約2800坪,建築總樓地板面積約1700坪,營業樓層為地上二層,業種包含餐飲、藥妝、文創商品及臺灣特色伴手禮等等。
駁二.16
位於高雄港二號碼頭的「棧二庫」與「棧二之一庫」,前身是日人於日治時期大正三年(1914年)所建造之磚牆瓦頂單層小型倉庫,共四間,乃是當年儲存、輸運砂糖的主要倉庫之一。建物於二次大戰末遭到美軍轟炸,部分損壞,後由高雄港務局接收,於民國35年(1947年)展開修復工程。
駁二.17
「棧二庫」與「棧二之一庫」於民國37年(1948年)5月修復完成,並轉作辦公及福利場所,部分空間用於堆置港務局的物料。 民國45年(1956年),高雄港務局研擬港埠擴建計畫,後於民國47年(1958年)7月獲得美援貸款展開「12年擴建工程」,同年9月開工。
駁二.18
在此擴建工程中,「棧二庫」被改建為可容納雜貨3000公噸的新式倉庫,其與三號碼頭的「香蕉棚」同為當時臺灣香蕉堆儲的重要空間。該座倉庫是以鋼筋混凝土柱、力霸鋼筋屋架、磚牆和水泥瓦屋頂共同構成,倉庫內並未架設任何支座,以方便貨物進出。
駁二.19
猜猜我是誰
駁二.20
最愛彩虹小馬了
駁二.21
民國59年(1970年)10月,高雄港務局比照「棧二庫」的形制改建「棧二之一庫」,同為二號碼頭的散裝貨物倉庫。民國69年(1980年)11月,位於中島新港區的第一貨櫃中心完工啟用,高雄港開始邁向貨櫃自動化作業,港區內各散裝倉儲逐漸沒落。
駁二.22
為了因應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的潮流,高雄港務局於2002年將該地開放民間經營,意欲效仿淡水漁人碼頭,此案為高雄市港市合一之BOT首例,後由大卡威開發公司得標,租期共9年,開發為以異國美食為主題的觀景親水休閒園區,並命名作【高雄漁人碼頭】,2004年11月4日正式對外開放。
駁二.23
當時沿著碼頭邊各式露天咖啡廳林立,碼頭旁的活動廣場不定期會有表演節目供旅客觀賞,並有高級遊艇可讓民眾搭乘遊覽高雄港二號碼頭的水上風光。經營12年的【高雄漁人碼頭】於2014年10月租約到期後結束營業,此後該地便開始閒置,直至2018年年初方以『棧貳庫KW2』之名重新營運。
駁二.24
『棧貳庫KW2』位於高雄港二號碼頭邊,日治時期是磚牆瓦頂的單層倉庫,在盟軍轟炸後部分毀損,民國50年時國民政府以鋼筋混凝土柱、力霸鋼筋屋架及磚牆重建,為了方便貨物進出,倉庫內沒有設立任何支柱,現況地景與建築仍能看出其原扮演之鐵路轉海運的樞紐角色。
駁二.25
從砂糖、香蕉、貨品到搭乘郵輪前來的旅客,數十年來,『棧貳庫KW2』不只守望著高雄港的變遷、見證臺灣經濟蓬勃起飛的榮景,之後也將張開雙手,迎接海港都市的未來。2003年12月1日,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將其登錄為高雄市歷史建築。
駁二.26
2017年,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與高雄市政府成立的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攜手合作,提出歷史建築再利用計畫,修復過程中,特別保留老倉庫的建築元素,藉以展現其簡約質樸的樣貌;許多遊客拍照取景的「棧前屋廣場」,即是透過桁架結構意象,用來標示原始倉庫消逝24米長的昔日身影。
駁二.27
「棧」代表著集結、出發、成就的精神。在超過3000平方公尺的挑高空間中,『棧貳庫KW2』匯集數十位各界職人、臺灣代表品牌在這個新舊並陳的百年歷史場域裡共同創造圓夢,打造高雄港區親水購物、觀光休憩新體驗,也將成為後續32公頃的棧庫群陸續開放的起點。
駁二.28
隨著近幾年高雄港灣的繁榮發展,出現越來越多IG熱門景點,尤其在輕軌竣工的加持下,更是帶起沿岸的觀光熱潮。位在高雄港二號碼頭的『棧貳庫KW2』,近期打造了這座純白色的旋轉木馬,搭配著一旁的湛藍海景,頗有奇幻又浪漫的氛圍,也讓港區多了一處新亮點。
駁二.29
說文解字「咧嘴一笑」
駁二.30
堪稱全臺離海最近的旋轉木馬就在『棧貳庫KW2』旁邊,一旁的白色氣球飛輪可載著遊客升空賞海景,純白色系讓許多人少女心大噴發,如今是港邊最受矚目的打卡地標,白天、夜晚都好拍,這裡的海風吹起來是甜甜的滋味。
駁二.31
由歷史建築(碼頭、倉庫類別)改造而來的『棧貳庫KW2』,自2018年3月31日正式開幕後,迅速成為高市最夯景點之一,除擁有高雄捷運、輕軌等運輸優勢,並串聯駁二藝術特區、哈瑪星,及透過棧貳線渡輪與旗津接通,形成亞洲新灣區黃金三角。
駁二.32
『棧貳庫KW2』以嶄新面貌,透過文創、展覽、餐飲的複合經營,復甦了港濱歷史空間;平日約能吸引6至7千人造訪,假日則倍增至一萬五千餘人。館內老牆區配置的「大樹餐桌共食空間」,不僅環境舒適清幽,成排的落地窗,更能拉近倉庫與海景間的距離。
駁二.33
白色旋轉木馬在『棧貳庫KW2』旁佇立許久,早已成為旅客打卡熱點,2018年7月12日正式啟動後,先邀請國小孩童體驗,後續則委由智崴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除了旋轉木馬之外,一旁以熱氣球為造型打造的半開放式觀景車廂,是欣賞船輪入港,或橘紅夕陽為港灣染色的好地方。
駁二.34
這椅子在我家對面公園也有好幾個(小羊咩妳坐不膩嗎)
駁二.35
『棧貳庫KW2』可以成功轉型,擁有行銷展店逾20年資歷,如今是高雄港區土地開發公司董事長的沈妙姿是幕後推手。她擅長將生活美學融入空間規劃裡,受訪時解嘲自己現在是「吃土的人」(意味靠土地獲取收入),感謝有團隊陪她共同努力,讓高雄港棧庫群能夠華麗變身。
駁二.36
此批棧庫群係以「尊重歷史為前提,新舊融合傳承回憶」來進行改造。沈妙姿特別把她兒時對高雄的記憶,如老碼頭前熙來攘往的舊時景象,將這些泛黃的老照片輸出,一一掛在倉庫牆上,喚起遊客們腦海中對高雄的印象,不僅是重現高雄港歷史變遷,也是復刻走入歲月的吉光片羽。
駁二.37
歷時八個月修建的『棧貳庫KW2』佔地約1700坪,集結文創商品、餐飲美食及特色展覽,是全台規模最大的活化老倉庫,也是一處好逛又好玩的水岸空間。擁有全視角港灣景緻與夕陽美景,並富含悠閒恬靜氛圍,加上棧貳旗津航線的開航,更適合觀光休閒遊憩,感受全新高雄城市港濱生活。
駁二.38
戶外展示廢棄船舶用具製成之大型裝置藝術,純白旋轉木馬與摩天輪再造網美拍照話題,搭配一號碼頭的藤蔓鞦韆造景,展現港都風情與浪漫的一面,旅客還可搭乘高港小火車遊覽棧庫群老倉庫與港灣美景,歡迎民眾呼朋引伴至高雄『棧貳庫KW2』,體驗全臺最「庫」的景點。
駁二.39
大黃蜂你是多久沒洗澡了啊?!
駁二.40
仔細看牆上的彩繪好像是「十二生肖」
駁二.41
這麼可愛的變電箱反而會讓人更想爬上去耶(大誤)
駁二.42
一棟棟的舊倉庫如今變身成為最具特色的景點
駁二.43
「木育森林」是一處讓孩子進去就會迷路出不來的地方(因為太好玩了)
駁二.44
這隻正在拉屎的流浪狗擺明是來破壞畫面的XD
駁二.45
可嗅到海潮氣味的『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就位於高雄港第二號接駁碼頭旁,港邊幾棟灰色低調的老舊磚房,見證高雄港四十多年來的發展歷程。這個閒置多時的開放空間,因為眼光獨到的藝術家和文史工作者進駐,開啟了愛河文化流域的引子,成為高雄最新聚焦點。
駁二.46
「駁二」一詞源自高雄接駁碼頭第二號倉庫,「駁」的意思是接駁貨物,「二」則是倉庫編號。駁二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建於1973年6月12日,原為普通港口倉庫,過去用來儲放魚粉與砂糖,隨著經濟發展、產業轉型,一度遭到遺忘而閒置。
駁二.47
2000年,國慶雙十煙火第一次不侷限在臺北施放,決定南下高雄綻放,為尋覓適當的放煙火地點,人們發現了港口旁駁二倉庫的存在,一群熱心熱血的藝文界人士於2001年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催生推動『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作為南部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
駁二.48
進駐單位針對舊倉庫的狀態進行各項整建工程,於2002年3月24日完工。2006年,『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由市府文化局接手經營,高雄設計節、好漢玩字節、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高雄人來了大公仔,每一個充滿城市創意特質的展演,活力豐沛的在駁二不斷呈現嶄新的概念與樣貌。
駁二.49
為滿足逐年成長的參訪者,與舉辦更多元的藝文展覽,2012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開始租用臺灣糖業公司的「蓬萊倉庫」,使得『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的倉庫群擴充至14棟,2013年年底又將「大義倉庫」納入版圖,累計至今共有25棟展場。
駁二.50
特殊的環境位置在全臺的藝文場域中獨樹一格,駁二這個極具特色的藝文空間,同時也是民眾最佳休閒場域,踩著自行車可以遨遊西臨港線的海景風光,公共空間裡可以發現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隨處都是拍照的絕佳場景,搭配不同時節精心推出的特色展演,讓民眾的每次到訪都能擁有不同驚喜!
駁二.51
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兒~怎麼愛你都不嫌多~紅紅的小臉兒溫暖我的心窩~點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火火~
駁二.52
粉紅蘋果酥 最佳代言人
駁二.53
【微熱山丘(SunnyHills)】公司全名為寶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2008年創立於南投縣的本土鳳梨酥品牌,最初是以幫助在地農民為號召,大量契作,將土鳳梨做成中式糕點,被視為救起臺灣土鳳梨的推手;其幫助農民的品牌精神,成為與同業的最大差異。
駁二.54
許多人好奇,是什麼讓詮鼎科技董事長許銘仁,甘於從高科技電子業轉戰傳統糕點業,賣起鳳梨酥?許銘仁在科技界待了26年,因為想幫農夫弟弟和附近農民轉型,經市場分析規劃後,決定做鳳梨酥,跌破許多人眼鏡,但許銘仁強調,他不是單純賣鳳梨酥,而是要做一個長遠的品牌。
駁二.55
於是他找來亞洲頂尖顧問到南投做品牌,定位為農企業,而非糕點業,用當地食材做最好吃的鳳梨酥,希望為臺灣農民盡一點力量。他也從本來只想做網購到現在開出實體店鋪,發揚奉茶精神,同時遞上一塊免費的鳳梨酥服務,當一個人受到善待,心情好了、味蕾大開,覺得好吃,就會買得大方。
駁二.56
不出幾年時間,【微熱山丘(SunnyHills)】就將事業版圖從臺灣拓展到新加坡、上海和香港,之後更進軍日本東京最時尚的街區「表參道」,耗資新台幣兩億元,委由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打造外觀像鳥巢又像鳳梨的「弱建築」店鋪,讓臺灣特色糕點可以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駁二.57
以美味的土鳳梨酥享譽國際的【微熱山丘(SunnyHills)】,在陸續完成新加坡、上海、香港與東京等海外據點佈局後,最新門市落腳於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南臺灣民眾想吃土鳳梨酥,不必再遠赴台北了。
駁二.58
在充滿風格的倉庫群中迎著港都的海風,【微熱山丘(SunnyHills)】最新據點選址於『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的大義倉庫C11棟。駁二門市以船塢為設計意象,在茄苳大樹與綠地環抱下,向港邊延伸的潔白船身象徵對大海的無限想像,襯著藍天與著名地標,展現全新風貌。
駁二.59
【微熱山丘(SunnyHills)】高雄駁二門市在充滿歷史氣氛的倉庫群中,擷取城市活力充沛的內涵,再運用大量工業風格的設計元素,讓粗獷的鋼鐵材質在綠意包圍之下,也能散發著品牌獨有的溫度,與港都印象緊緊貼合。隨時歡迎南臺灣的朋友抽空來喝杯茶,吃塊最足以代表臺灣伴手禮的鳳梨酥。
駁二.60
高雄又有全新國家級展館、浪漫約會景點了!將於2021年4月正式啟用、座落愛河灣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Kaohsiung Music Center)」,目前已在最後驗收階段,而在整個10月會進行點燈試放,搭配特殊的建築外觀,成為最新的浪漫約會夜景地點。
駁二.61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Kaohsiung Music Center)」原興建計畫名稱《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基地位於高雄港11-15號碼頭(真愛碼頭、光榮碼頭及苓雅寮車場),占地約11.89公頃,由⻄班牙Manuel Alvarez Monteserin Lahoz團隊結合臺灣翁祖模建築師團隊施作。
駁二.62
設計團隊運用海洋元素,勾勒出不同特殊造型的建物外觀,主體包括:海風廣場(戶外表演空間)、音浪塔(室內中型表演場館)、鯨魚堤岸(6間小型表演場館)、珊瑚礁群(複合型商業空間)、海豚步道、渡輪碼頭和文創市集等,不僅是南臺灣流行音樂展演核心,更是國際級音樂文化地標。
駁二.63
我以前也是海巡署的(只不過是顧岸上雷達的義務役阿兵哥)
駁二.64
臺灣由南到北的新興文化園區,不乏由歷史建物所蛻變的藝文場域。不妨選個風和日麗的週休假期,和孩子一起走進時光隧道,讓孩子知道,除了畫廊和博物館裡的珍貴收藏,更多的無價藝術就在你我生活周遭。
駁二.65
每逢例假日,三五成群的旅客就會將『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烘托得熱鬧滾滾。這處高雄人的休閒重鎮、藝術與音樂展演中心,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經營下,同時扮演起「高雄港灣藝文展覽中心」、「南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平台」等多重角色,也讓藝術家多了一個大展身手的舞台。
駁二.66
現今的『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以大勇倉庫群為中心,透過水岸輕軌串連蓬萊倉庫群與大義倉庫群,構築出獨特的海洋特性文創氛圍。整座園區共匯集了25棟展場,上演一檔接著一檔的展演活動,精采又熱鬧,每檔都適合闔家觀賞。
駁二.67
佔地遼闊、數量龐大的港口倉庫群,除了引進前衛、實驗、創新等理念的藝術元素,同時結合周邊自行車道、海灣風情、特色小吃,不僅延續在地城市的人文風貌,也為『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增添更多好玩、有趣的觀光特點。
駁二.68
令人玩味的駁二藝術指標、鐵道公共藝術、大五金藝術造街、街頭壁畫等裝置藝術,也是園區觀賞焦點。爸媽可幫孩子準備一台相機,讓他們透過自己的眼光捕捉、記錄『駁二藝術特區(The Pier-2 Art Center)』的港灣風情,藉此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增進藝術涵養,讓此行的收穫更加豐富。
駁二.69
『舊打狗驛故事館』前身為創立於1900年11月29日的「高雄港車站(Kaohsiung Port Station)」,為已裁撤之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屏東線、第一臨港線上的鐵路車站。目前站場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認養,站房及月臺部分則由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負責維護。
駁二.70
1900年11月,縱貫鐵道南部線通車時,「臨時打狗停車場」在本館北邊約800公尺處開業。當時這裡還是一片潟湖與潮間灘地,鐵道部利用機具挖沙填出這一塊海埔地。1905年往南拉出一條「濱線」(Hamasen)鐵道到碼頭,於是這一帶就被稱為「哈瑪星」。
駁二.71
縱貫鐵道全通後,第一代打狗驛搬到現址,1920年打狗驛改稱高雄驛。1941年配合新的都市計畫,在大港庄新建「高雄旅客驛」,也就是現在的高雄車站,舊站則改為「高雄港驛」,逐漸專辦貨運。1945年高雄大空襲,木造站房嚴重毀損;現存站房於1947年重建,稍微偏南,正門口並未正對臨海三路。
駁二.72
「十大建設」的年代,高雄市成為全臺重工業據點,隨著港都機能演變,「高雄港車站(Kaohsiung Port Station)」也達到發展顛峰。然而,公路系統也在此時期逐漸完備,鐵道運量開始萎縮,最後到了2008年12月16日終於宣告停駛,連同其所管理之新光車站一併遭到裁撤。
駁二.73
2001年,行政院文建會將「高雄港車站(Kaohsiung Port Station)」選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翌年9月20日,被市府文化局登錄為高雄市歷史建築;2010年再將「北號誌樓」納入範圍,此座是全臺灣唯一僅存,保留完整聯動裝置的機械式號誌樓,殊為可貴。
駁二.74
「高雄港車站(Kaohsiung Port Station)」是全臺保存最完整的貨運車站,2010年10月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認養,轉型為『打狗鐵道故事館』,將昔日高雄港鐵路貨運全盛時期的氛圍,原汁原味保存展示。2017年9月26日輕軌哈瑪星站通車,同年10月1日起本館更名為『舊打狗驛故事館』。
駁二.75
『舊打狗驛故事館』完整保存了車站、月台、號誌樓的站區遺址,館內並設有鐵道資料室供民眾閱覽查詢。館外為「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大片草地仍看得到過去的鐵軌,同時靜態展示多輛老火車與現代鋼鐵裝置藝術作品等,是相當有人氣的觀光景點,也是在地人休閒的好去處。
➤ 駁二藝術特區
◉ 官網:https://pier2.org/
◉ 地址:804 高雄市鹽埕區大勇路1號
◉ 電話:+886-7-521-4899
◉ 時間:平日10:00~18:00、假日10:00~22:00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攻略】駁二交通、必去景點、必吃美食推薦,高雄駁二怎麼玩一次告訴你!
https://blog.kkday.com/54966/asia-taiwan-kaohsiung-pier2-art-center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怎麼玩?蓬萊、大勇、大義、棧貳庫等倉庫群景點介紹&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裝置藝術
https://www.bring-you.info/zh-tw/the-pier-2-art-center
高雄捷運景點》駁二藝術特區地圖全攻略,環形玩一圈,百坪大沙坑, 變形金剛, 大港橋, 復古市集, 白色旋轉木馬,路易莎駁二店也好美
https://bobowin.blog/pier-2/
➤ 棧貳庫KW2
◉ 官網:https://www.kw2.com.tw/
◉ 地址:804 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17號(七賢三路底)
◉ 電話:+886-7-5318568
◉ 時間:平日10:00~21:00、假日10:00~22:00
高雄棧貳庫KW2 全台最大的活化老倉庫!! 文創美食、白色旋轉木馬、小火車、渡輪資訊,港灣新景點!!
https://rainieis.tw/kw2/
高雄景點|棧貳庫KW2 玩樂攻略:熱門美食文創品牌/白色旋轉木馬/旗津渡論乘船資訊
https://mimihan.tw/kaoshiung-kw2/
高雄景點|棧貳庫KW2搭船到旗津玩x純白旋轉木馬x吃喝玩樂一次搞定!
https://miemie.tw/pier-2-khcc-gov/
➤ 舊打狗驛故事館
◉ 官網:https://trm.tw/
◉ 地址:804 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32號
◉ 電話:+886-7-531-6209
◉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戶外軌道區全年無休)
【高雄西子灣】 舊打狗驛故事館(原打狗鐵道故事館):鐵道草原&巨大有趣的藝術品,心情超好超悠閒。
https://mimihan.tw/takao-railway-museum/
高雄景點 打狗鐵道故事館 捷運西子灣站~變裝站長回到哈瑪星的輝煌年代
https://paulyear.com/takao-railway/
打狗鐵道故事館 見證輝煌年代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426000315-260117?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