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2-親近水豚君免出國,木柵動物園「熱帶雨林館」全新開放囉!

水豚的引入,除了強化熱帶雨林區生物多樣性保育展示外,也希望能幫頑皮世界繁殖頗成功的眾多水豚們,開闢另一個舒適的新家

臺北市立動物園歷史悠久,是臺灣唯一有百年歷史的動物園,不但是社會大眾體驗自然、認識野生動物的好去處,更是陪伴許多臺北市民成長的重要記憶。無論您是否曾經在這裡經歷校外踏青、牽手約會,還是親子共遊,在建園一百週年的歡樂時刻,動物園的工作同仁和動物朋友們歡迎大家蒞臨臺北動物園,發掘不一樣的感動!

以上照片與文字來自動物園官網

IMG_1001.JPG

木柵動物園.1

讓人會心一笑的捷運宣導告示

IMG_1002.JPG

木柵動物園.2

看到動物造型的電話亭應該不難猜出今天要去的地方

IMG_1004.JPG

木柵動物園.3

登登登登...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

IMG_1007.JPG

木柵動物園.4

『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已經高齡105歲了

IMG_1015.JPG

木柵動物園.5

布妞是第二次來動物園玩(上次來幾乎都在睡覺)

IMG_1010.JPG

木柵動物園.6

路邊的鴿子也讓她感到好奇不已

IMG_1022.JPG

木柵動物園.7

Zoolloween is coming (◣_◢)

IMG_1170.JPG

木柵動物園.8

撿了兩片樹葉跟我說是大象的耳朵 ( ̄▽ ̄)ノ

IMG_1179.JPG

木柵動物園.9

我就說是耳朵了你們還不信  (`(エ)´)ノ

IMG_1180.JPG

木柵動物園.10

叫我時尚女王 o(^∀^*)o

IMG_1031.JPG

木柵動物園.11

即使是來動物園也很講究一身行頭的小羊咩

IMG_1030.JPG

木柵動物園.12

大貓熊生長環境及復育條件十分嚴苛,導致繁衍艱難而瀕臨絕種,中國大陸四川省臥龍保護區以大貓熊復育及保護聞名於世。2005年「連習會」後,中國大陸挑選了一公一母,共兩隻大貓熊贈送台灣,取名「團團」及「圓圓」,隨即取代無尾熊和企鵝,成為『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的動物明星。

IMG_1027.JPG

木柵動物園.13

當時為了迎接這兩名嬌客,『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在新光集團的贊助之下,還特別在園區內打造了【貓熊館(新光特展館)】,2009年1月26日開幕,使台灣成為世界上少數飼育有大貓熊的國家。2013年7月6日,透過人工繁殖的方式,圓圓成功產出女娃「圓仔」,至今已六歲。

IMG_1028.JPG

木柵動物園.14

「圓仔」自出生以來,就是各界關注焦點,動物園也將牠成長過程的點點滴滴對外分享,各種萌態展現令人印象深刻。2014年10月26日,「圓仔」獲台北市長郝龍斌頒發「榮譽市民」,這是繼已過世的亞洲象林旺、無尾熊哈雷及派翠克、丹頂鶴畢格和貴華後,第六隻獲頒此榮耀的明星動物。

IMG_1032.JPG

木柵動物園.15

現在要搭乘園區交通車前往鳥園看企鵝囉

IMG_1036.JPG

木柵動物園.16

忽有龐然大物 拔山倒樹而來 蓋一「變色龍」也 (⊙ꇴ⊙)

IMG_1037.JPG

木柵動物園.17

滿坑滿谷的綠鬣蜥讓人看了目瞪口呆

IMG_1044.JPG

木柵動物園.18

「虎(壁虎的虎)」視眈眈XD

IMG_1038.JPG

木柵動物園.19

大眼瞪小眼 相看兩不厭 哇哈哈

IMG_1043.JPG

木柵動物園.20

2003年8月30日揭幕的【兩棲爬蟲動物館】,位於動物園內的鳥園區與溫帶動物區之間,波浪狀的屋頂模擬蜿蜒的蛇類造型,結合銀灰色金屬色調,是一座相當具有現代藝術風格的展示館。本館基地面積約1762平方公尺,為融合動物生態展示與教育解說功能的二層樓展示館。

IMG_1042.JPG

木柵動物園.21

【兩棲爬蟲動物館】館內又再細分作:世界動物區、臺灣兩棲爬蟲動物區與教育解說廊道等三個展示區塊,分別以模擬棲息地的方式展示世界各地與臺灣土生土長的兩棲、爬蟲動物;教育解說廊道則介紹兩棲、爬蟲動物的生態、習性以及當前所面臨之困境。

IMG_1041.JPG

木柵動物園.22

除此之外,館內還有兩棲爬蟲教室提供相關課程及定期的保姆講古教育解說活動,希望藉由各類動物標本、寫實模型、互動教材與文化藝品的多元展示,引導遊客進入兩棲爬蟲動物的奧秘世界。

IMG_1045.JPG

木柵動物園.23

這象龜比家裡養的巴西烏龜大隻一百倍以上

IMG_1040.JPG

木柵動物園.24

今天其實是大姑姑公司的家庭日

IMG_1050.JPG

木柵動物園.25

兩棲登陸作戰ccc...

IMG_1046.JPG

木柵動物園.26

蘇卡達象龜(學名:Centrochelys Sulcata)又名非洲盾臂龜或蘇卡達陸龜,是僅次於加拉巴哥象龜和亞達伯拉象龜的世界第三大陸龜,且為生活在大陸的陸龜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的蘇卡達象龜可以達到24-36英寸長(60-90厘米)、100-200磅重(45-91公斤),其壽命大約是50-150年,甚至更久。

IMG_1034.JPG

木柵動物園.27

亞達伯拉象龜(學名:Aldabrachelys Gigantea)與加拉巴哥象龜一樣以體型龐大見稱,牠們的甲殼平均可以長達35-47英寸(90-120厘米)、體重大約為330-550磅(150-250公斤)。亞達伯拉象龜的頸部很長,甚至可以伸至更長,以利於其進食離地面一米的樹枝作為食物。

IMG_1047.JPG

木柵動物園.28

往企鵝館的方向前進~~GOGOGO

IMG_1049.JPG

木柵動物園.29

灰太郎(北美灰狼)你在哪裡啊?仔細看地上躺了兩隻唷!

IMG_1057.JPG

木柵動物園.30

企鵝(學名:Sphenisciformes)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南極地區,目前已知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9種,另有兩種已經滅絕。企鵝可說是現時最不怕冷的鳥類,牠全身羽毛密布,皮下脂肪厚達二至三公分,這種特殊的保溫構造,使得牠在冰天雪地中,仍然能夠自在生活。

IMG_1051.JPG

木柵動物園.31

與其他鳥類一樣,企鵝的身上擁有羽毛、尖而突出的堅硬鳥喙以及有爪與鱗片的雙腳等特徵。但因為翅膀的演化,使牠們無法飛行,牠們也不像其他不擅於飛行的走禽(如雞、鴨、鴕鳥),因為身體圓胖而不擅於奔跑。但企鵝的趾間有蹼,翅膀也演化成槳狀,是一種善於游泳及潛水的鳥類。

IMG_1053.JPG

木柵動物園.32

2000年9月底,位於溫帶動物區的【企鵝館】揭幕,館內展示了台灣難得一見的「國王企鵝」和「黑腳企鵝」,有量身訂製的房間和水池,以及完整的企鵝生態圖文解說;10月份入園人次為此激增至80萬。2001年9月,園方培育出第一隻小企鵝,由民眾投票命名為「黑麻糬」。

IMG_1055.JPG

木柵動物園.33

布妞好喜歡企鵝呀

IMG_1056.JPG

木柵動物園.34

企鵝班18號就是我

IMG_1072.JPG

木柵動物園.35

哎呀⋯我的頭好痛!

IMG_1061.JPG

木柵動物園.36

國王企鵝(學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是企鵝家族中體型第二大的屬種,成年的國王企鵝高約90厘米、重11至15千克,僅小於皇帝企鵝。牠們有複雜特異的繁殖習性,每三年繁殖兩次,一次只生一個蛋,其雙親會輪流將蛋孵抱在兩腳中間,孵化期約為五十五天,小企鵝會被照顧一年左右的時間。

IMG_1077.JPG

木柵動物園.37

接下來去找找看棕熊的身影

IMG_1076.JPG

木柵動物園.38

小貓熊(學名:Ailurus)也叫紅熊貓或九節狼,是一種小型哺乳動物,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目前屬於瀕危物種,野外生存數量預估不足一萬隻。小貓熊長得比家貓略大,但軀幹更長且體重較重,其外表有著紅褐色的皮毛和長而蓬鬆的尾巴,且由於前肢較短,所以步態顯得搖擺蹣跚。

IMG_1075.JPG

木柵動物園.39

棕熊(學名:Ursus Arctos)古稱「羆」,體型極為龐大,各亞種體重在130-700公斤(300-1500磅)之間,身長甚至能夠達到三米。牠們身上有毛茸茸的毛皮,雖然叫棕熊,但毛色通常偏灰褐色,頭大且圓。牠們有一雙強而有力的前肢,一掌拍下去足以殺死和自身一樣大的馬鹿,也足以拍碎美洲野牛的脊椎。

IMG_1081.JPG

木柵動物園.40

鱷目(學名:Crocodilia)通稱為鱷魚,屬於脊索動物門蜥形綱,廣泛分布於熱帶到亞熱帶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現存24種。雖然口鼻和牙齒形狀各不相同,但鱷目所有物種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身體形態,皮膚覆蓋粗大的鱗片,口鼻細長扁平以及尾巴形狀側扁有力。

IMG_1082.JPG

木柵動物園.41

喜歡棲息在水裡的鱷魚,屬於變溫動物,是食物鏈上的頂級掠食者。當鱷魚發現岸邊有可捕食的獵物時,牠會先將身體躲到水面下,然後悄悄地朝獵物所處的方向游去,慢慢接近目標,趁其不備時突然從水中一躍而起,將獵物一口咬住,用力將其拖入水中溺死。

IMG_1084.JPG

木柵動物園.42

野馬(學名:Equus Ferus)古稱「騊駼」,是馬科馬屬的一種,其中已滅絕的歐洲野馬一般被認為是家馬的直系祖先,而蒙古野馬(即普氏野馬)則是目前僅存的真正野生亞種,原產於蒙古國西部科布多盆地和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一帶。

IMG_1085.JPG

木柵動物園.43

普氏野馬(學名:Equus Ferus Przewalskii)於1879年由俄國探險家普爾熱瓦爾斯基首次發現,由於此前社會上普遍認為再沒有野馬存在,此發現曾轟動一時,但大規模的捕獵也緊隨而來。至1969年人類最後一次發現其野生個體,前後僅經歷90年的時間,其保護狀態也由瀕危變為野外滅絕。

IMG_1086.JPG

木柵動物園.44

至20世紀90年代,一些針對該物種野外放養計劃正式啟動,但由於整個圈養族群,追溯起源僅來自10餘匹野馬,故近親交配所引起的衰退現象十分嚴重。時至今日,普氏野馬在全世界的圈養數量已達2000多匹,惟仍處於瀕危狀態。

IMG_1088.JPG

木柵動物園.45

普氏野馬體長約2.1米,尾長約90厘米,體重約350千克,為中等大小的馬。頭短且粗,嘴鈍,耳短而尖,口鼻有斑點,無額鬃,頸鬃短而直立;背部平坦,有明顯深色背線,順脊柱由肩部向後延伸至尾部;四肢較短,常有二至五條明顯黑色橫紋,小腿下部呈黑色,俗稱「踏青」腿。

IMG_1095.JPG

木柵動物園.46

埃及聖䴉(學名: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又名埃及聖鷺、巫婆鳥,是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東非、衣索匹亞至南非、馬達加斯加以及兩河流域等地區的一種朱鷺。牠們在古埃及備受尊敬,經常被製成木乃伊當做智慧之神托特的象徵。

IMG_1097.JPG

木柵動物園.47

環尾狐猴(學名:Lemur Catta)又名節尾狐猴,是狐猴屬的唯一一個種,屬靈長目狐猴科,分布於南馬達加斯加,生活在乾旱多岩石的地區。環尾狐猴是群居的動物,一群通常有12-24隻個體,成員包括幾隻擔任領導中心的雌性,負責維持族群的領域;而雄性則游走於許多群之間。

IMG_1098.JPG

木柵動物園.48

象通稱大象,是象科(學名:Elephantidae)動物的通稱,為今日現存最大的陸生動物,屬於長鼻目,其英文(Elephant)原意代表「從遠方就可以看到」。象科目前僅存兩屬三種,即非洲象屬和亞洲象屬,非洲象有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兩種,亞洲象屬則只有亞洲象(也稱作印度象)一種。

IMG_1099.JPG

木柵動物園.49

非洲象(學名:Loxodonta)的體型一般較亞洲象來得大些,成年非洲雄象高於3.5公尺,體重約為4至5噸。非洲象是群居的動物,象群主要成員為雌象及其子女們,由優勢母象領導,非常有組織,也很穩定,領導的地位會一直持續到死亡,再由牠們的長女繼承;當雌象發情時,雄象就會加入象群。

IMG_1103.JPG

木柵動物園.50

『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隸屬於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14年創立於圓山地區,舊稱「圓山動物園」,與圓山遊園地(兒童樂園之前身,今圓山遺址)相鄰。1986年,因圓山原址無法擴建,而遷至文山區木柵地區,因此成為臺灣人現在所熟悉的「木柵動物園」。

IMG_1102.JPG

木柵動物園.51

搬遷至木柵後的『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園區總面積原為182公頃,隨後因台北捷運動物園站以及北二高的開闢,移撥出部分土地,目前仍有165公頃之廣,其中已開發使用區域近百公頃,是全臺佔地面積最大的動物園,同時也是世界前十大的都市型動物園。

IMG_1101.JPG

木柵動物園.52

整個園區被自然次生林地所圍繞,是一處結合自然景觀形成具生態特色之休閒場所。園內包含8個戶外展示區、6個室內展示館、5個環境教育教學場所,現有動物數量457種、約3154隻(不含昆蟲及動物收容中心之動物);全年入園人數近400萬人次,穩居臺灣第一。

IMG_1105.JPG

木柵動物園.53

伊蘭羚羊(學名:Taurotragus Oryx)又名巨羚、大羚羊,是生活在東非及南部非洲大草原的一種羚羊。名字中的「伊蘭」來自荷蘭語(Eland),意思是「駝鹿」,當初荷蘭殖民者來到南非開普省看見如此巨大的野生動物時,就用這個名字稱呼牠們。

IMG_1106.JPG

木柵動物園.54

雌性的伊蘭羚羊重300-600公斤,長200-280厘米,肩高125-153厘米;公羊則重400-1000公斤,長240-345厘米,肩高150-183厘米。牠們與德氏大羚羊一同被認為是最大的羚羊種,外表看似笨重,其實牠們非常機警靈活,奔跑時速可達70公里,且能輕易躍過1.5公尺高的圍欄。

IMG_1107.JPG

木柵動物園.55

石像銅雕等雖然多給人冷冰冰的印象,但通過許多大藝術家的巧手雕琢下,有時卻更能呈現出生動鮮活的律動感。美國網站「boredpanda」讀者近來就票選出分布在全球各地、25個最受他們喜愛的雕像,其中『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的河馬雕像也名列其中。

IMG_1110.JPG

木柵動物園.56

『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共飼養了16隻河馬與7隻侏儒河馬,同屬2級保育類動物,也是園內頗受遊客歡迎的動物之一。園方在河馬廣場上打造了好幾隻河馬雕像,張大嘴像在打哈欠,或是瞇著眼、仿佛剛浮出水面,雕像活靈活現,不只台灣人喜歡,還揚名國際。

IMG_1112.JPG

木柵動物園.57

感謝大小姑姑陪玩動物園

IMG_1116.JPG

木柵動物園.58

你「鱷」了嗎

IMG_1117.JPG

木柵動物園.59

斑馬是對斑馬亞屬(學名:Hippotigris)的通稱,是一種常見於非洲的馬科馬屬動物,身上有許多的條紋,而且每隻都不一樣。一般來說斑馬是社會性動物,習慣群體生活,以家庭為單位,遇到危險時會嘶叫警告同伴。現存的斑馬有三種:平原斑馬(查普曼斑馬)、細紋斑馬(格利威斑馬)及山斑馬。

IMG_1119.JPG

木柵動物園.60

棲居於非洲的長頸鹿(學名:Giraffa),是世界上最高的哺乳類動物,其英文名稱(Giraffe)源自阿拉伯文,原意為「行動敏捷的人」。牠們的脖子很長,但是脖子裡面的頸椎骨節數並沒有比其他哺乳類動物多,一樣只有七塊頸椎,只是每一節都加長了不少。

IMG_1121.JPG

木柵動物園.61

雖然居高臨下的視野有助於提前發現狩獵者,但長頸鹿的身高也會造成困擾,當牠們在喝水或是由地面取食的時候,必須把雙腿張得很開,或者把前腳彎曲,才能夠讓嘴巴接觸到地面,而這同時也是一些肉食動物攻擊牠們的大好時機。

IMG_1123.JPG

木柵動物園.62

在淡黃的底色上,有棕色的大小形狀不同之斑塊,每一個亞種(共分成8個亞種)都有不同形狀的斑紋,而斑紋的顏色會隨著年齡而變深。長頸鹿初生下來頭上就有角,是由軟骨組織構成,之後逐漸硬化成形。牠們的食量很大,一天可以吃下30公斤的樹葉,舌頭可長達45公分,方便牠們取食高處的樹葉。

IMG_1127.JPG

木柵動物園.63

鴯鶓(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由於僅分布於澳洲,是國徽上的動物之一,也譯作「澳洲鴕鳥」。鴯鶓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咖啡色,身高由1.5至2公尺,體重約45公斤,最多不超過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雌鳥小。

IMG_1129.JPG

木柵動物園.64

跟其他平胸類的走禽一樣,鴯鶓雖然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牠們可以以快速且省力的小跑步走很遠的距離,衝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80公里,每跨步可達3公尺。牠們是日行性鳥類,能夠適應乾燥的環境,甚至能在攝氏四十多度的氣溫下覓食。

IMG_1133.JPG

木柵動物園.65

南方鶴鴕(學名:Casuarius casuarius)又名南方食火雞,是澳洲第二大的鳥,而在世界上則是第三大,僅次於鴕鳥及鴯鶓。成年的南方鶴鴕約1.5-1.8米高,雌性的體型較大,且色彩豐富,有些雌性個體身高可達2米,體重將近60公斤。

IMG_1132.JPG

木柵動物園.66

別被牠們根根分明的細長睫毛和充滿靈氣的藍色臉孔給騙了,南方食火雞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牠們的額頭上長著厚厚的頭冠,有力的雙腿每小時可以跑48公里,長達12公分的銳利爪子足以劃開人類胸膛,歷史上曾有多次傷人紀錄,更有著「殺人鳥」之封號。

IMG_1134.JPG

木柵動物園.67

袋鼠(英語:Kangaroo)是一種有袋類動物,屬於袋鼠科(Macropodidae),「袋鼠」一詞通常用來指其中體型最大的幾個物種。牠們被視為是澳洲的象徵物之一,出現在澳洲國徽中,以及一些澳洲貨幣圖案上。許多澳洲的組織團體,例如澳洲航空,也將袋鼠作為其標誌。

IMG_1139.JPG

木柵動物園.68

駱駝屬(學名:Camelus)是一種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主要有「單峰駱駝」和「雙峰駱駝」兩種,多見於沙漠地帶。因其在沙漠以及酷暑、嚴寒等惡劣自然環境下仍能良好生存的生理特點,沙漠邊緣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便開始馴養駱駝作為役畜,以供在沙漠和極端氣候之中馱運貨物和騎乘。

IMG_1136.JPG

木柵動物園.69

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身上的每個器官,都是為了行走沙漠而配備的。除了駝峰的脂肪可讓其忍飢耐渴之外,駱駝的胃,是神奇的儲水槽;駱駝的眼耳鼻口,更具備抵擋沙塵暴的功能;牠們身上的褐色皮毛很厚實,可以反射陽光避暑,也能夠隔絕寒風保溫。

IMG_1148.JPG

木柵動物園.70

臺灣日治時期的1914年,日人大江氏在圓山開設一處觀賞花木與動物的場所供民眾遊覽,翌年日本政府臺灣總督府將之收購,改為官營動物園,並由總督府殖產局管轄,1916年正式營運,是為『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之濫觴。

IMG_1143.JPG

木柵動物園.71

1916年官營開幕之初,展出動物至少70種、計148隻,週日參觀人數可達800人,在臺北市僅17萬人口的當時,算是非常熱鬧。二戰之後的動物園變得非常凋零,動物種類及數量均寥寥可數,僅存的大型動物如大象與駱駝又相繼西歸,至1950年乃出奇招以動物表演吸引遊客,為民眾帶來不少驚奇和歡樂。

IMG_1145.JPG

木柵動物園.72

1952年起,園區開始擴建並大量購置一批動物,包括象、豹、熊、獅。至1967年改建或興建綜合大樓等十項工程,是戰後最大的工程,當時動物園的編制已有30人。1986年9月14日,圓山的動物們在數十萬民眾的夾道歡送下,一路南下走了14.3公里到木柵新園,沿途並安排有定點表演活動。

IMG_1146.JPG

木柵動物園.73

新園擺脫市區的喧囂,在群山環繞中提供人們一個更舒暢的休憩空間及學習園地。展示方式由欄杆鐵柵改為開放式籠舍,提供動物們更大、更好、更自然、更舒適的家,而展示的組合也更富教育功能,或依分布地理分區,或依動物分類及特殊習性展示。

IMG_1163.JPG

木柵動物園.74

馬來貘(學名:Tapirus Indicus)又名亞洲貘、印度貘,屬於奇蹄目貘科,為現存5種貘中體型最大者,也是唯一生活於亞洲的現存物種。馬來貘為中大型哺乳動物,前肢有四趾,後肢有三趾;一般而言,體長介於1.8至2.2公尺之間,站立高度有90至105公分高,成體體重約在230至310公斤左右。

IMG_1164.JPG

木柵動物園.75

身體渾圓、皮厚毛硬的馬來貘,全身除耳朵末端以及中後段有如穿著肚兜、包著尿布的白色體毛外,其他部位皆呈黑色。這樣的體色適合用以偽裝,在躺下休息時更容易被其他動物認為是岩石而非獵物。其貌「似豬不是豬、似象不是象」,故也有古書稱之為「四不像」。

IMG_1166.JPG

木柵動物園.76

虎(學名:Panthera Tigris),又稱老虎,被人稱為百獸之王,是現存體型最大的兩種貓科動物之一(另一種是獅),野外個體可長達3.38公尺(11.1英呎)、重388.7公斤(857英磅)。牠們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在白色到橘黃色的毛皮上有著黑色垂直的條紋,這有助於其在捕獵時隱蔽自身。

IMG_1167.JPG

木柵動物園.77

目前普遍認為虎分為9個亞種,其中3個已經絕滅,主要是由於人類獵捕以及生產活動造成牠們的棲息地喪失。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Tigris),又名印度虎、南亞虎,是目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虎的亞種,雄性體長2.7-3.1公尺,重200至261公斤,雌性體重略輕,約110至164公斤。

IMG_1168.JPG

木柵動物園.78

園區裡的賣店也普遍帶有動物色彩

IMG_1171.JPG

木柵動物園.79

林旺(1917年10月29日-2003年2月26日)是一頭曾於二次大戰期間在日軍、中國遠征軍中服役的緬甸籍戰象,後來隨著孫立人將軍遷往臺灣,安置在『臺北市立動物園(Taipei Zoo)』。牠有大半生都是在這裡度過,無庸置疑的是臺灣最有人氣的動物,也是許多民眾兒時的回憶,大家都叫牠「林旺爺爺」。

IMG_1178.JPG

木柵動物園.80

位於熱帶雨林區的【穿山甲館(熱帶雨林室內館)】,其前身為「夜行動物館」,在原場館於2012年9月8日封館拆除後,新館於2018年完工並在隔年7月9日開幕,外型以臺灣穿山甲作為設計發想。在館內樓高24公尺的展示空間中,以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環境為展示主軸,顯現熱帶雨林的生物多樣性特色。

IMG_1174.JPG

木柵動物園.81

每次只要到日本旅遊,就會有許多人想遠赴靜岡縣的「伊豆仙人掌公園」親眼瞧瞧可愛的「水豚君」。不過現在想要看水豚,不用再跑去日本了,歷經13年設計規劃、耗資3.9億元的【穿山甲館(熱帶雨林室內館)】,也向台南的頑皮世界野生動物園借殖了4隻水豚,就住在場館旁的戶外活動區。

IMG_1173.JPG

木柵動物園.82

水豚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囓齒目動物,廣泛分布於南美州的河流、水塘和草澤等水域,是當地許多掠食動物重要的食物來源。因為體型較大(體重平均約40-50公斤),經常被誤認為是河馬或者豬的親戚,例如牠的英文名字「Capybara」,在拉丁文裡意指「水中的豬」,但其實牠們和老鼠的基因比較相似。

臺北市立動物園(木柵動物園)
※ 官網1:https://www.zoo.gov.taipei/Default.aspx
※ 官網2:http://www.zoo.gov.tw/
※ 地址:116016 臺北市文山區新光路二段30號
※ 電話:02-29382300分機630
※ 交通:捷運文湖線動物園站
※ 票價:全票60元/優待票30元/遊客列車5元
※ 時間:週一至週日09:00-17:00(16:00停止售票入園)

木柵動物園有「水豚君」了! 預計新展場完工後亮相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581354
台灣也能看到水豚泡澡啦!木柵動物園全新園區開幕 超可愛「水豚、樹獺、水獺」一次看好看滿~
https://www.juksy.com/archives/92462?
木柵動物園終於有超可愛水豚、樹獺了!歷經13年、斥資3.9億打造的「熱帶雨林室內館」正式開幕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whats-hot/43643?atcr=59d949

 

園區交通位置圖

arrow
arrow

    活力小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