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8-莓好時光X生活新樂趣:2020內湖草莓季
莓圃秉持著「嚐鮮、樂活、品創意」的理念,在「春、冬」之際草莓盛產,空氣中滿滿初戀的酸甜,許多旅客一同歡樂體驗採果,採收完內湖草莓後,還能直接至莓圃餐飲部品嚐多變化的草莓美食~有美味順口「草莓拿鐵」、香脆「草莓披薩」、清涼「草莓冰沙」、以及多項的「草莓蛋糕」,讓您體驗視覺、味覺雙重饗宴~~
讓您沉浸在採果樂園中,將新鮮帶回家,在享受美食味蕾中,將回味留在腦海,園區內花草奇異繽紛,園主非常樂意與愛花之人分享,希望創造更多歡笑聲與甜蜜的回憶,在這隱身的台北秘密花園!
「夏、秋」之際,可於果園體驗食農的感動,探險玉米叢林、穿梭薄紗香瓜田、小農西瓜、一串紅蕃茄、媒婆火龍果、愛戀熱情果、小刺瓜、吸管菜、冬南西瓜…等,提供您一個在地的「從產地到餐桌」最短的碳足跡,整個夏天給您滿滿的不插電冰箱!
以上照片與文字分別來自內湖草莓季&莓圃休閒農園官網
內湖草莓季.1
2020內湖草莓季~~開跑~~GO
內湖草莓季.2
太早來店家還沒開門營業 ╮(╯_╰)╭
內湖草莓季.3
今天負責採草莓的兩大主力 (〃∀〃)
內湖草莓季.4
住在台北的朋友們,想採草莓不一定要長途跋涉到苗栗大湖,台北市近郊的內湖區就匯集了20多家可供採果的草莓園,從市中心到這裡,大約只要30分鐘車程,無須舟車勞頓,是個適合親子、家庭、情侶或朋友聚會旅遊的好去處。
內湖草莓季.5
內湖地區的草莓園主要分布於【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大湖街】及【安泰街】等三處地點,草莓都是以「溫室種植」,因為北部雨水較多,搭棚架不僅能減少果實損傷,也可以讓遊客採摘時不用擔心地面泥濘難行,就算遇到下雨天,也能夠輕鬆採果。
內湖草莓季.6
花團錦簇 數大就是美
內湖草莓季.7
台北市內湖區的草莓產季為每年12月至翌年5月,3月至4月更是盛產期,種植範圍包括【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大湖街】及【安泰街】等三處,面積達2.25公頃,趁著晴朗好天氣,前往空曠山區採果,一邊能夠呼吸新鮮空氣,一邊還能大啖草莓的鮮甜滋味。
內湖草莓季.8
這邊的種植品種以「內湖1號」、「香水草莓」、「桃園3號」、「桃園4號」為主,其中又以「內湖1號」為最大宗,口感、風味甚佳;草莓農通常不會「獨沽一味」,而是採行多個品種分區種植之模式,除了能夠調節產期,還可因應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內湖草莓季.9
「內湖1號」長得最有特色,而且果實也較其他品種大些,口感上酸度較高、但甜度亦佳,外觀似臼齒狀,如同有兩隻腳,長得有點像是Hello Kitty,相當討喜,別名叫做「蘋果草莓」,為內湖地區的主要栽種品種,遊客來此採果切莫錯過。
內湖草莓季.10
小小生力軍來了 (・ω・)b
內湖草莓季.11
採草莓三姊妹 ヾ(@^∇^@)ノ
內湖草莓季.12
我們也是姊妹唷 (^-^)ゝ
內湖草莓季.13
像尋找心靈契合的伴侶,數十年來,臺北市「白石湖」地區的農民不斷嘗試適土適種的作物,從早年的水稻、茶葉,到百合、向日葵等花卉,一路跌跌撞撞,最終找回曾經風華的草莓,雖然不是最佳選擇,但當地農民透過架設溫網室、施行友善栽培等方式,克服多雨的天候限制,重新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內湖草莓季.14
「白石湖」四周為群山所環抱,是內湖區內最高海拔(約250至450公尺之間)的社區,從金湖路轉進碧山路,一路蜿蜒向上,山巒層疊的道路兩側,散落著草莓園,每年12月至隔年5月是草莓採收的季節,即使冬日也不冷清,週休假期更是遊客如織,把寂靜山區烘托得熱鬧非凡。
內湖草莓季.15
來到「白石湖」社區,採摘草莓、品嚐草莓鬆餅、草莓冰沙是一定要的,許多農家就在園區旁搭起棚架、擺放桌椅招徠遊客,有的還開辦果醬DIY等課程,好吃又好玩。踏青兼尋莓,成為北臺灣冬季最熱門的旅遊行程之一。
內湖草莓季.16
如今已是「臺北後花園」的白石湖,早年樣貌並非如此。山區道路崎嶇、交通不便,居民以種植水稻、茶葉、相思樹為生,之後陸續嘗試種植柑橘、百合、向日葵等作物,也曾利用豬舍栽培香菇,但或因價格競爭,或因市場波動劇烈而紛紛退場,只有草莓堅持到最後,成為居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內湖草莓季.17
在臺灣大學教授鄭正勇的輔導下,白石湖的草莓產業一度興盛,最多曾有40多戶農民種植,但北臺灣畢竟多雨,露天栽培的草莓遇雨容易腐爛,病蟲害也多。為發展草莓產業,農民苦思解決冬季多雨、天候潮濕的辦法,最終在內湖農會的撥款協助下,農民陸續架設溫網室,產業終露曙光,維繫迄今。
內湖草莓季.18
目前內湖地區包括大湖街、安泰街及白石湖的草莓總種植面積約為2.25公頃,產銷班農戶有15人,面積1.06公頃。不同於苗栗大湖地區栽培以「豐香」品種為主,白石湖多為桃園3號與4號、香水草莓以及內湖1號,每個品種的口感、甜度、外觀、特性各有千秋。
內湖草莓季.19
草莓可說是「看天吃飯」的產業,農民在每年9月底、10月初種下種苗,如果天候稍涼,約攝氏23~30℃,大約1個月就會開花,從開花到結果,通常需要30天,如果遭遇寒流,則需40~45天。隨著果實逐漸膨大,青白色的外表漸漸染上胭脂般的粉紅,但要達到可以採摘的紅熟程度,還得仰賴陽光幫忙。
內湖草莓季.20
此時大約11月底,已是初冬時分,若是陽光露臉,幾個鐘頭內,草莓便迅速轉紅,果園一片紅撲撲,若是冷鋒來襲,就得等上2、3天,遊客即使上門,也無果可採,只好敗興而歸。採收期間還得適度保持土壤的含水量,草莓才會好吃,但同時也要防範濕度過高衍生灰黴病或露菌病。
內湖草莓季.21
白石湖地處半山之間,可耕農地普遍狹小,因此當地草莓的種植密度相比苗栗大湖地區來得小,每分地大約只有8000株,後來引進高架栽培,雖然土壤肥力略遜一籌,卻擴充了種植「面積」,產業穩定發展之後,也吸引農家第二代、第三代相繼投入。
內湖草莓季.22
如今的白石湖農民,已不再是當年望著稻田嘆氣的傳統農民,他們時而穿梭果園,研究新品種;時而化身導覽員,為遊客解說在地人文、生態及景觀,甚至綁上圍裙示範果醬、鬆餅等DIY課程,簡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從他們身上,讓人看到草莓產業衍變的風貌,也看見了農民不屈不撓的生命力。
內湖草莓季.23
「內湖1號」是白石湖當地農民呂天來所研發,也稱為「天來1號」,葉片粗厚,不易罹患病蟲害,適合有機栽培;果實軟中帶硬,口感甜中帶酸,在攝氏20度的氣溫下,一星期不採也不會腐爛,常有宛如星形或Hello Kitty的果實,讓採果的小朋友驚奇不已。
內湖草莓季.24
在內湖區農會與白石湖社區的規畫之下,今年特別將內湖草莓季DIY活動營造成「田園鄉村風」,讓參加活動的鄉親們除了能認識草莓栽種方式、學習正確採果技巧外,更能體驗草莓手作DIY,並有機會品嚐草莓鬆餅、草莓披薩、草莓湯圓、草莓拿鐵、草莓冰淇淋等豐富多樣的美食。
內湖草莓季.25
內湖地區共有20多家草莓園,主要集中在白石湖一帶,其中有一間名叫【莓圃休閒農園】,喝得到當季新鮮草莓所做的草莓披薩、草莓拿鐵,半戶外空間用多達數百種的花草植物去點綴,有種走進山林秘境喝咖啡的感覺,遺世而獨立、幽靜且高雅。
內湖草莓季.26
【莓圃休閒農園】在2分地上一共切分出6座溫室,種植的草莓品種以「香水」為最大宗,另外還有美姬、桃園等不同品種,目前第一期花已結果,每週六、日都有開放民眾入內採草莓,除了水滴形之外,也有狀似蝴蝶的草莓,個頭比50元銅板還大。
內湖草莓季.27
園主林良敬說,莓圃最早只是座草莓農園,在20年前休閒風氣興起時,不少家長會帶小朋友來採草莓,為了讓常等到不耐煩的爸爸有地方休息、用點心,之後陸續推出草莓果汁、草莓咖啡,才慢慢轉型為庭園咖啡廳,至今已有17個年頭。
內湖草莓季.28
在旅客的要求下,又多了「草莓酒燉牛肉」等餐點,讓客人不單只有「草莓吃到飽」的選項,以紅酒燉牛肉為概念,加入店家自己釀的草莓酒;此外,「草莓紫蘇雞腿排」也是店內招牌,酸酸甜甜的草莓跟著紫蘇一起調味,融合的很完美,完全無違和感,宛如身在南歐鄉村用餐。
內湖草莓季.29
談到招牌甜點「草莓披薩」,林良敬笑著說,大家採果時通常會先挑大顆,不過其實中小型的草莓風味比較完整,才拿這些草莓做成甜品。烤得香酥的薄型餅皮,抹上現煮的桑椹、洛神莓果醬,再加入核桃增加口感,搭配大顆草莓一口咬下,風味相當多層次,特別的是,吃到最後一口都酥脆。
內湖草莓季.30
除了草莓之外,林良敬夫婦將園區佈置成「花草王國」,林良敬說,「有人說像是小花博」,原本只想說去花市購入花卉佈置,不過愈買愈多,學費也花了不少,也正因為有此熱情,才有現在的成果,在講究氛圍營造的當下,咖啡廳有了自己的生命和個性。
內湖草莓季.31
捕獲現行犯一枚 (≧∇≦*)
內湖草莓季.32
自首無罪 抓到雙倍 ( σ'ω')σ
內湖草莓季.33
漫步偌大園區,數百種植物將咖啡廳點綴地宛如一座秘密花園,近20年的鹿角蕨、山蘇等雨林植物,療癒了旅人的心。最大亮點是這裡一條「花草隧道」,最早也是種草莓的,現在主要以薄荷、迷迭香等香草植物為主,當今流行的多肉植物也都找得到,顛覆以往只有採草莓的印象。
內湖草莓季.34
「內湖」一名始見於清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古契文「立給佃批」中的「內湖庄」,因其境內多山丘,形成多處小盆地之地貌,當地漳州籍人閩南語稱盆地為「湖」,故內湖是「內部盆地」之義,而非指有水的湖泊名稱。
內湖草莓季.35
所指的盆地範圍係以北側始於大金面山到碧湖國小,東緣從綠大地社區、成功公園到清白新村,南邊自白鷺山延伸到公館山之山丘北坡,西方是江南街處,在其中間形成一山坳型盆地。境內尚有「畚箕湖」、「北勢湖」、「牛稠湖」和「白石湖」等老地名,命名方式亦和地形及先民開墾事蹟有所關連。
內湖草莓季.36
早年先民將山區中相對低窪的開闊處,自然形成之山坳地勢,稱之為「湖」,加上當地盛產潔白的白色砂岩,「白石湖」這地名由此而生。清末光緒年間,在內湖山區設立了採石場,當時興建臺北府的城牆即取材自此地,又因地勢險要,這裡也曾是林爽文抗清同黨人林小文與清軍作戰的古戰場。
內湖草莓季.37
群山環抱下的「白石湖社區」,開發史可追溯至兩百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間,四周環繞碧山、白石湖山、大崙頭山、開眼山、大尖山(今名忠勇山)以及小尖山(今名圓覺尖山),是內湖區境內海拔最高的地方,同時也是台北市第一個休閒農業區,景緻綠意盎然。
內湖草莓季.38
『白石湖吊橋』的闢建,是當地農民翻轉命運的開始。這條吊橋位於白石湖休閒農業區內,入口處在碧山巖開漳聖王廟牌坊下方的停車場旁,全長116公尺,兩端分別銜接忠勇山及大崙頭山系,為日籍工程師所設計,從空中俯瞰宛如一條巨龍,因此也被稱為「龍形吊橋」。
內湖草莓季.39
在綠色山巒映襯之下,採龍骨意象形塑、有「台北天梯」美稱的『白石湖吊橋』,其優美的弧線彷彿林間的一抹微笑,成為吸引遊客目光的焦點。景觀變了,人潮來了,白石湖休閒農業區的草莓產業也從此進入全新的境地。
內湖草莓季.40
全長116公尺、橫跨忠勇山及大崙頭山系間的『白石湖吊橋』,以環繞白石湖週邊之龍形山脈為設計理念,打造一座無懸吊纜繩的隱形吊橋,跳脫一般吊橋常見之高聳橋台,融入於當地的田園美景;是台北市首座大型人行吊橋,方便遊客由此吊橋進入白石湖地區觀光採果。
內湖草莓季.41
遊客通過『白石湖吊橋』之後,即可抵達白石湖社區,其擁有豐富的農業特色、景觀生態等資源,產業發展局目前營造生態濕地「同心池」與「古錐埤」,以及「夫妻樹」、「許願樹」、「大埤頭(甜水鴛鴦湖)」、「大崙湖(埤仔湖)」等景點,區域內另有多條林蔭步道,是都市人郊外踏青的好去處。
內湖草莓季.42
白石湖早年居民多半務農,以種植水稻維生,今日社區內的生態濕地,原本即為農耕用地,後因農業產值衰退,休耕後荒煙漫草,產業發展局利用自然地形產生之湧泉,營造同心圓生態濕地,池畔設計親水平台及步道系統,提供遊客休憩駐足空間,並做為農村集散之活動場所。
內湖草莓季.43
市府最初是以「找到幸福」作為主題,將原本只是一處荒廢的湧泉,透過畫龍點睛的設計改造成双心造型的「同心池」,並在池畔建立休憩涼亭「永結亭」,讓生態濕地與親水平臺相互環繞,將水域及土域巧妙搭配,象徵水土齊心、情人「永結同心」,和另一半攜手來此浪漫出遊,必定能為幸福加分。
內湖草莓季.44
心心相印 永結同心
內湖草莓季.45
黃色小屋fufu coffee
內湖草莓季.46
乾了這一杯草莓再走 |( ̄3 ̄)|
內湖草莓季.47
走過 路過 千萬不要錯過
內湖草莓季.48
鮮豔欲滴
@ 莓圃休閒農園
* 官網:https://blog.xuite.net/s.garden/coffee
*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gardencoffee/
* 地址: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38-2號
* 電話:02-2795-1108 & 0931-222-969
* 時間:【餐廳】平日12:00~18:00、假日11:00~18:00;【果園】僅假日開放11:00~18:00
* 交通:捷運文湖線內湖站 / 碧湖國小(小2公車)
2020內湖草莓季
https://www.neihu-strawberry.com.tw/index
都市甜蜜一日遊!「2020內湖草莓季」即日起登場,飽滿果實等採收,還能DIY披薩與果醬
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travel/47952?atcr=b98408
「2020內湖草莓季」開跑!紅通通飽滿草莓超欠摘,還可吃草莓披薩、鬆餅
https://supertaste.tvbs.com.tw/travel/321332
台北就有產鮮甜草莓!內湖溫室高架草莓園下雨也能採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2-15/367283
「2020內湖草莓季」15日正式開跑!20家草莓園資訊懶人包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646361.htm
2020台北內湖草莓季來了!置身花草隧道採完草莓吃草莓大餐
https://imreadygo.com/77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