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7.18-火車嘟嘟嘟,開到哪裡去~~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1594957286-81f7b0a0f0adfb8fad6f161b0f337133-1920x1222.jpg

1594965024-e69aee1bca399509dadacb43ce126233-1920x1281.jpg

以上照片來自薰風台日の絆第九期:https://www.kunputw.com/archives/railways

#剛於7月6日開幕
#附設兒童展示區
#蒸汽小火車很夯

IMG_8521.JPG

鐵道部.1

這面彩繪牆上畫的都是萬華知名景點(算一算你去過幾個呢?)

IMG_8520.JPG

鐵道部.2

層出不窮的姊妹裝再度登場(媽咪妳到底幫她們買了幾套@@)

IMG_8517.JPG

鐵道部.3

從龍山寺捷運站出發~~GO

IMG_8522.JPG

鐵道部.4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於1885年在臺北府城北門外興建「臺北機器局」,可稱為是臺灣的第一座現代化工廠,當時並聘請洋人為工廠監督,主要製作及修理槍礮彈藥。1892年,機器局內設置了鑄幣機器,開始鑄造錢幣,同時兼管鐵路的維修及伐木局,由最初的軍需工廠轉變為多功能的近代工廠。

IMG_8523.JPG

鐵道部.5

機器局在日治初期改為「臺北兵器修理所」,擔負臺灣全島陸海軍兵器之修理,及各種砲彈小銃丸並藥莢等製造,臺灣守備隊之兵器因此得以自給。1900年,砲兵工場正式交接轉給鐵道部使用,南側為鐵道部行政辦公空間,北側則作臺北工場,用來修復與製造鐵道相關的構件。

IMG_8525.JPG

鐵道部.6

2006年年底,為興建臺北捷運松山線,在整地時發現了機器局部分遺構,捷運施工也暫時停工,之後花了一年多時間進行開挖與調查。當初所發現的清代石板路為臺北僅見,由長條石板與鵝卵石相間鋪設而成,而機器局四進衙門遺構與東側圍牆則見證了臺灣現代化的發展。

IMG_8680.JPG

鐵道部.7

時常經過臺北捷運北門站的民眾,一定對於附近一幢磚紅色的日治時期洋樓充滿好奇,這棟建築正式名稱為『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在臺灣鐵道發展史上,「鐵道部」扮演主管臺灣鐵道事務的重要角色,亦是臺灣鐵道迷們心目中最崇高的神聖殿堂。

IMG_8526.JPG

鐵道部.8

完工於1919年3月的這棟仿英國都鐸式(Tudor Architecture)半木構造建築,自落成以來一直都是臺灣鐵路的行政中心,先後曾是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戰後的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作為辦公廳舍營運時間長達七十年,直至1990年遷入新落成(第四代)的臺北車站大樓之內。

IMG_8527.JPG

鐵道部.9

臺鐵局移出後,該建築群被公告為中華民國的文化資產,迄今仍留有大禮堂、玄關等數座建物,以及清代「臺北火車票房」(第一代臺北車站的售票處)與「臺北機器局」的珍貴遺構,90年代時,也曾是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歌手李玟MTV《DiDaDi》的主要場景,充滿迷人色彩。

IMG_8528.JPG

鐵道部.10

歷經16年的整修後,昔日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終於在今年7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目前開放的區域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食堂、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六座建物,園區內另有北捷松山線開挖時發現的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之東側圍牆及石板道等珍貴文化資產。

IMG_8529.JPG

鐵道部.11

甫於月初開放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前身即為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1908年臺灣西部縱貫鐵路開通,鐵路交通運量與車輛維修需求大增,日本政府遂於1918年新建鐵道部廳舍,隨後做為臺灣鐵路營運總部長達70年之久,在2007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IMG_8530.JPG

鐵道部.12

2009年11月,國立臺灣博物館接受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委託代管此批鐵道部建築群,之後為了推動古蹟活化再利用,臺博館與臺鐵局雙方於2013年簽訂合作契約,並自2014年1月9日開始啟動第一期修復工程,至2016年,臺北工埸以外的鐵道部建築群修復完成,命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IMG_8531.JPG

鐵道部.13

與北門廣場相隔一條馬路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現隸屬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四大館舍之一,且是其中面積規模最大、建物數量最多的一個,園區內包含「鐵道部廳舍、八角樓、食堂、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等六座建物,另有市定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中的東側圍牆及石板道。

IMG_8532.JPG

鐵道部.14

1918年(大正七年)起造,1919、1920年(大正八、九年)分兩期完工,座落在臺北舊城北門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早年只有鐵道部的核心人員才能進入,百年後在臺博館的整修下,重新以『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對外亮相,一般民眾都能進出,有如空間解嚴。

IMG_8539.JPG

鐵道部.15

由忠孝西路、塔城街、市民大道、延平北路所圍起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總面積約1.7公頃,其中鐵道部廳舍由日本已故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其任內設計監造臺灣總督府(現總統府)、總督官邸(今臺北賓館)、臺南州廳(現臺灣文學館)、臺中州廳、臺北州廳(現監察院)等官廳建築。

IMG_8533.JPG

鐵道部.16

森山松之助(1869年7月15日-1949年4月2日)為日本大阪市出身的建築師,於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校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就讀期間,師承辰野金吾。1906年受臺灣總督府聘僱,來臺擔任營繕課技師,他的許多作品仍留存至今而被指定為古蹟,是日治時期官方在臺灣留下最鮮明的建築印記。

IMG_8536.JPG

鐵道部.17

鐵道部廳舍為森山松之助的在臺名作之一,也是『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中佔地最大的主建物,為「下磚上木」構造建築,一樓用舊式紅磚頭,二樓以上則為木結構,屋頂與牆體均露出木造梁柱,建築風格近似英國「安妮復興(Queen Anne Revival)」的歷史式樣。

IMG_8537.JPG

鐵道部.18

於1918年5月完成第一期工程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廳舍,取代原本使用的清代臺北機器局四進衙門,由鐵道部下屬各課室使用。其為「半木」構造建築,所用的木材大多是來自阿里山的檜木;因為鐵路技術的發源地在英國,廳舍特別採用英國的建築樣式,頗有致敬的意味。

IMG_8538.JPG

鐵道部.19

設計者森山松之助為日治時期重要的官方建築技師,任職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期間,留下許多西方歷史主義樣式的官廳建築。不同於其它以大面積洗石子做為仿石造表情的作品,森山選擇將鐵道部廳舍打造成外觀為紅磚與白色仿石造的「安妮復興(Queen Anne Revival)」樣式,呼應鐵路與英國的淵源。

IMG_8535.JPG

鐵道部.20

廳舍本體平面略呈L形,正面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一樓順著路口轉角設計圓弧造型,並於兩側各設三根古典柱式;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單斜屋頂上橫置長方型老虎窗。整體構造為一樓使用承重磚牆,二樓自樓板至樑柱及屋架皆使用阿里山檜木。

IMG_8534.JPG

鐵道部.21

北翼內外兩側及西翼外側設有陽臺外廊,特別的是外廊地板使用以鐵軌為骨架之混凝土樓板,框住整座廳舍建築,加強構造抗震強度。室內一樓大廳以弧形天花板及柱列界定空間,由木作中央樓梯至二樓,多處天花板及牆面以灰泥雕塑裝飾,並採用臺灣少見的橢圓形天花板。

IMG_8689.JPG

鐵道部.22

買票入內參觀

IMG_8547.JPG

鐵道部.23

國立臺灣博物館為傳承國家文化記憶,以及配合鐵道部園區開館契機,特別打造了一輛兼具交通接駁與數位互動體驗的博物館專車,打破博物館有形的界線,主動邀請大眾走進博物館。透過虛實整合古今發展情境,有效串聯臺博館系統下各大館舍,連結民眾與城中地區的歷史記憶。

IMG_8546.JPG

鐵道部.24

臺博館接駁車【成功號】藉由時下最夯的AR技術及LBS即時定位服務,以「五感」作為互動主軸,包含「視感、觸感、聽感、科技感和歷史感」,同時加入臺北舊城的街景介紹,藉由歷史景象重建,勾起民眾對於在地的記憶,讓民眾彷彿回到過去,賦予接駁巴士更深的歷史意涵。

IMG_8550.JPG

鐵道部.25

故事源起:2080年的未來博物館正著手進行歷史再現的研究,最近正和研究團隊進行文物復原,粗心的研究員們不小心打開時空裂縫,讓珍貴的文物散落到各個時空,頭痛不已的博物館館長,寄出一封時空信件,希望請2020年的「時空旅人」協助,透過時空裂縫蒐集六個道具,來找回遺失的文物。

IMG_8548.JPG

鐵道部.26

「職員食堂」與「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兩棟木造二層樓洋式建築,彼此間以樓梯和走廊連接,設計者不詳,可能是鐵道部工務課自行設計,也可能借調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栗山俊一、紺田隆太郎承造。食堂落成後真正作為食堂使用的時期只有1933-1949年,之後變更為鐵路警察宿舍,以及不同單位的辦公室。

IMG_8563.JPG

鐵道部.27

1932年起建的「職員食堂」,於1933年完工,1942時與鐵道部廳舍南端連接。食堂外牆是英式雨淋板,建築是和洋混合風,融合日本建築與西洋建築文化,透過日本人帶進臺灣,是一個折衷過程。外觀屋簷有切角,是四坡落水,屋頂金屬托架做工精緻,屋身木料多使用其他拆卸建築的再生木材。

IMG_8564.JPG

鐵道部.28

臺北北門外淡水河水運與陸運交接的區域(河溝頭),是臺灣近代工業化的起點,自清朝末年推行洋務運動,設立「臺北機器局」,聘請英國及德國顧問在此建置鐵道及軍事工業廠房,及至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也延續這些廠房的功能,持續發展工業。

IMG_8566.JPG

鐵道部.29

至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任內,更將全區定為臺灣鐵道事業的車輛整備及行政場域,在此擘劃全島縱貫線、支線乃至產業鐵道。鐵道部最初的辦公場所沿用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1919年新廳舍落成,並持續依業務需求增建;戰後改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辦公大樓,一直到1989年才搬遷至臺北車站現址大樓裡。

IMG_8565.JPG

鐵道部.30

鐵道部建築群見證了總督府為掌控臺灣都市發展與交通建設思維、工業技術革新、社會思潮轉變、建築風格樣式流行等重要歷史價值及時代意義。1992年由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原鐵道部廳舍」,2007年由文建會擴大指定為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

IMG_8557.JPG

鐵道部.31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前稱「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該場域自晚淸即為臺北機器局與鐵道工場落腳之地,日本治臺後延續作為殖民政府交通局鐵道部,陸續興建起現今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建築群,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後轉作臺鐵局的總局辦公廳舍,百年來始終是臺灣鐵道的最高行政中心。

IMG_8570.JPG

鐵道部.32

鐵道部基地範圍中,總計有八處法定文化資產,其中六棟建築:廳舍、食堂、八角樓、電源室、工務室、戰時指揮中心(防空洞),於2007年擴大指定為國定古蹟,之後臺鐵局委託臺博館將其修復再利用為博物館園區,修復工程自2014年1月開始,至2016年10月完成,耗時近三年。

IMG_8567.JPG

鐵道部.33

另二處:淸代臺北機器局遺構與臺北工場則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目前除臺北工場仍由臺北市政府所管之外,其餘七處皆屬北門館的範圍。2020年7月7日正式開館後的《鐵道部園區歷史暨古蹟修復常設展》,即以此六棟國定古蹟為其展示核心,呈現園區的歷史文物及建築特色。

IMG_8568.JPG

鐵道部.34

磚造一層樓高、歷史主義風格的「八角樓男廁」,建於1919年,與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工程同時完成,而且都是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森山松之助在臺後期的代表作品。早期鐵道部職員以男性為主,因此只設置男廁,後續有女性員工加入,1960年代曾將這裡改建成男女廁。

IMG_8569.JPG

鐵道部.35

「八角樓男廁」是當時鐵道部廳舍中唯一的廁所,屋頂砌石板瓦,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中空八角柱,上方為通風口,和外牆間由八根鋼筋混凝土樑相連接,宛如一把撐開的傘。八個小便斗圍繞在八角柱周圍,有門便所則分佈於八角形的兩個邊,外牆以洗石子、牆面分割線來表現仿石砌的古典風格。

IMG_8562.JPG

鐵道部.36

公共廁所的歷史悠久,但如此精緻的廁所在日治時期著實少見。由森山松之助所設計的這個「八角樓男廁」,位於鐵道部廳舍後方中庭,採鋼筋混凝土造,內部中央小便池採八角柱,充分利用空間,外牆也呈現八角的亭台造型,內外一致,具有多個寬闊的出入口,採光極佳。

IMG_8558.JPG

鐵道部.37

在設計上屋頂為石砌石板瓦,上方有似煙囪造型的通風口與牛腿裝飾,外牆為洗石子原色,內部中柱使用馬賽克拼貼,頂上伸出八支放射狀的梁,結構就像是一把撐開的雨傘。四周開闊的出入口為拱門造型,加上牆面分割線形成古典石砌的建築風格。

IMG_8560.JPG

鐵道部.38

中間柱子是中空、且八等份牆面上方各再有一通氣孔,強化空氣循環,四間有門的便所則分布在八角形的兩邊共有。鐵道部竣工時就沒有為高階主管設計專用廁所,職場平等的新思維可從中窺見,亦或想要創造上下一心的和諧感。

IMG_8561.JPG

鐵道部.39

屋頂上的的石板瓦,來自日本東北宮城縣石卷市雄勝町,與2011年整修的東京車站屋頂是同一批。外牆上有孔洞,是木樑的洞,以前設有廊道直通鐵道部廳舍,員工走路過來不會被雨淋到。早期日治時代僅作男廁使用,內有四座沖水馬桶、八個小便斗,之後才又另外增建兩間木造廁所給女性職員使用。

IMG_8555.JPG

鐵道部.40

始建時間早於1925年的「電源室」,歷經多次增建,為了配合南廳舍、北工廠的基地走向,平面呈現出曲折的特殊角度。構造為有扶壁柱磚造承重牆身,木造桁架屋頂,上方設有俗稱「太子樓」的通風散熱氣窗。據資料顯示可能為機械發電,或做為蓄電廠的單層供電場所。

IMG_8554.JPG

鐵道部.41

「電源室」是國定古蹟本體之一,最早做為供應鐵道部內電報、電話、電氣計時等弱電系統的機房,相當於今日不斷電系統的機能。為了排出設備運作時產生的大量熱能,在屋頂上設有兩處凸出的木造「太子樓」,戰後延續作為蓄電池的充電機房,1970年代後改作辦公室使用,現在則是園區餐廳所在位置。

IMG_8556.JPG

鐵道部.42

屋頂上大面積的〔舊屋瓦再利用回舖〕,是臺灣古蹟修復工程目前仍少有的案例,因為平行四邊形的屋面,以及太子樓相接處等,屋瓦容易有縫隙發生漏水的情形,於鋪設過程特別邀請日本學者召開工作坊、督導會議進行數次檢討,屋瓦除了原有部分,還包含整個鐵道部舊有建物及宿舍區建物拆除後之黑瓦。

IMG_8573.JPG

鐵道部.43

有著尖錐狀外型的「戰時指揮中心」,坐落在園區西北側,建於1943年的太平洋戰爭時期,為因應美軍空襲的防空避難設施,以鋼筋混凝土築成,內層入口設有防爆鐵門。原為鐘形外觀,國民政府遷台後,因為兩岸情勢緊張,才在1957年又增建外圈結構及通風設備,目的在於避彈。

IMG_8575.JPG

鐵道部.44

「戰時指揮中心」設計者為鐵道部工務課技手鳥巢英一,最初是作為鐵道部高層員工避難之處,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露出地面約7公尺高,為避彈而採圓錐造型,外部防護壁為戰後因應國共內戰而增建。下層埋入地下,室內壁面有包括車站、橋樑、河川、隧道在內的全臺鐵路圖,並有通風口與地面相連。

IMG_8572.JPG

鐵道部.45

外壁通風換氣之窗扉為特殊之潛望鏡形式,可防禦炸彈破片穿徹,為防止空襲、轟炸等緊急事況用途的防空洞,日治時期的開口設置厚重的鋼框拉門,現對外的木拉門則是戰後新增牆體時所建。由於內部空間特殊,臺博館目前尚在規劃未來參觀方式,但現在仍可透過外觀,一睹古蹟的風采喔!

IMG_8622.JPG

鐵道部.46

綁著包子頭的小羊咩真是可愛

IMG_8624.JPG

鐵道部.47

小小模特兒在這裡喔

IMG_8625.JPG

鐵道部.48

Mommy I Love You

IMG_8626.JPG

鐵道部.49

一個Move回來整個場面我Hold住

IMG_8615.JPG

鐵道部.50

由臺博館與臺鐵局合作推動之「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古蹟修復再利用及博物館園區建置計畫」,乃希望將位於臺北車站特定區內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建築群,建立起長期性、整體性的展示架構,以臺灣鐵道之歷史與文化為展示核心,最終得收博物館展覽、教育推廣及研究之目的。

IMG_8620.JPG

鐵道部.51

鐵道部之所以被指定為古蹟,不僅因為極具特色的日治時期官廳建築,更因其扮演了將鐵道引入臺灣的窗口以及百年交通指揮中心的歷史地位,就是在這個城內與城外、陸地與河岸的交界,臺灣開始和世界同步,其歷史區位與建築本體同樣富有時代意義。

IMG_8619.JPG

鐵道部.52

因此,如何凸顯歷史區位的重要性,就成為展示設計上値得費心之處。而整體落成於1920年的鐵道部廳舍、八角樓男廁,作為臺灣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在臺晚期的代表作品,其設計考量臺灣氣候風土,並大膽務實地運用鐵軌、混凝土等材料,讓建築從外觀到內部構造都値得仔細探索。

IMG_8618.JPG

鐵道部.53

此外,儘管洋式日治官廳運用的材料、工法也許大同小異,但在鐵道部能同時看到淸代機器局牆體與道路的遺構、日治中後期半木構造的大型官廳,以至於二戰階段的防空掩體,這些跨越了至少五十年的建築、殘跡,保留下來的,不僅是臺灣建築技術變化的縮影,也是一段鐵路人長長的舊日時光。

IMG_8551.JPG

鐵道部.54

「工務室」為洋式風格之單層木造建築,興建年代應為1934年「臺北工場」遷出後,長約44公尺,立面開窗佔牆面八成,強調室內採光。最早為工務課庶務係及改良課長室,其後歷經三次以上隔間牆增改建,地基鋪設防蟻混凝土、中間為灰泥牆體、雨淋板、門窗開口,屋頂形式為四坡水,鋪設棧瓦。

IMG_8552.JPG

鐵道部.55

被指定為國定古蹟的「工務室」,興建年代晚於1934年,其後歷經1942、1950年兩次向西側增建,為日式風格的木造一層樓建物,平面及外觀上為一字形寄棟造屋頂,洋式屋架,屋面為日式棧瓦葺。在東向、南向設有走廊,其牆體為柱梁外露的真壁式結構;西向與北向則為雨淋板外牆。

✻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北門館)
◉ 開放時間:週二到週日每日9:30-17:00(每週一、除夕及春節初一休館)
◉ 地理位置:103011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 服務電話:(02)2558-9790
◉ 購票資訊:全票100元|半票50元
◉ 交通方式:臺北捷運新店線G13北門站2號出口或桃園捷運機場線A1台北車站7號出口
◉ 官方網站:https://www.ntm.gov.tw/exhibitionlist_383.html
◉ 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TMuseum

鐵道迷有福了!!整修16年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終於開幕
https://www.styletc.com/article/60638
台博館鐵道部園區百年建築新生! 再現鐵道部廳舍發展歷史與工藝美學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2000956
台博鐵道部園區6日開幕 重現百年古蹟建築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7050018.aspx
臺博館鐵道部園區新揭幕!歷經16年修復,走入百年古蹟群,動態模型、鐵道文史展一次看
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5647
臺灣近代工業的起始—總督府鐵道部
https://www.kunputw.com/archives/railways
【台北】百年古蹟 耗費10年以上修復「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https://anny.cc/gov-tw/

c706bd68-1232-4f75-95fc-f93defda226b.jpg

arrow
arrow

    活力小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