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07.05&06-疫情期間萬華隨拍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2019年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已知的首名病人於中國武漢市確診,其後此病在全球蔓延,導致了一場持續的疫情,成為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2020年1月15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此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同年1月20日,衛服部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2021年5月,「萬華茶藝館衍生感染事件」爆發,由於社區傳播及本土病例人數持續擴大,5月19日,指揮中心宣布全國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

2021年7月8日,指揮中心評估後正式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下午一併宣布7月12日後適度鬆綁部分措施。

2021年7月23日,指揮中心宣布自7月27日起將全國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警戒,並多次延長到2022年2月28日。

2022年2月24日,指揮中心決定自3月1日起取消警戒分級不再適用。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

『和平青草園(萬華402號公園)』座落在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與西園路交叉口,面積4693平方公尺,平面略呈三角形。本公園基地原為「仁濟療養院」、民宅等建物,週邊的實質環境窳陋,不但民眾居住品質不佳,且嚴重影響市容景觀,故市府積極推動都市更新、辦理公園闢建。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

「仁濟療養院」設立於1922年,為台灣精神療養之先趨,因為設有安老室,所以也堪稱老人福利機構之首創。療養院於1999年辦理拆遷,租用的院地則在2002年變更為公園預定地,僅第一病房通過鑑定於2006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其他房舍則在設置公園時,均遭拆除。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

一棟建於1922年的黑瓦紅磚歷史建物,大致將園區劃分為兩區,靠西園路側設有香、藥草園,其他部分則闢建了活動廣場、共融式遊戲場以及休憩座椅。透過人行道旁開闊的大草坪,讓人很容易看到老屋與綠樹,是附近居民閒話家常、陪伴孩子或遛狗的最佳場所,轉角的相框更是遊客留影的熱點。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

第一次看到被工地圍欄徹底封鎖的『和平青草園(萬華402號公園)』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

連孩子熱愛的共融式遊戲場此刻也被貼上封條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

一整排空蕩蕩的機車停車格絕對是生平僅見(全拜COVID-19之賜)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

萬華舊稱「艋舺」,日治時期以其日語發音近似佛典中的「萬華」而易名,亦有希冀「萬年繁華」之意。萬華因具河港之利,因此開發甚早,清朝與台南、鹿港並列為三大重要城市,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現存古蹟不少,唯屬宅第者不多,座落於艋舺大道、西園路旁的『萬華林宅』為其中之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

現為【星巴克艋舺門市】的『萬華林宅』,為日治時期昭和年間興築之三層樓加強磚造建築物,頂樓設有家族祠堂,是台北市境內現存30年代民間「豪宅」的代表作品,因此在民國89年7月經北市府指定為市定古蹟,民國91年12月由台科大建築系王惠君教授完成《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調查計畫》。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9

民國100年6月,許派崇建築師事務所接收林家委託,執行《台北市市定古蹟萬華林宅修復及再利用計畫》,民國102年10月整修完畢。建物初期作為地方歷史故事館,之後由【星巴克艋舺門市】在民國105年4月27日進駐營業,成為台灣歷史建築及古蹟的修復保存與活化再利用之最佳案例。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0

『萬華林宅』自昭和7年(1932年)開始興建,歷時三年而於昭和10年(1935年)完工落成,由泥水匠出身的長子林紅麻親自參與設計施工。由於興建之前,日本政府已公告市區改正計畫,為了避免西園大橋開闢後會將房舍切成東西兩段,林家遂將房子的正面朝向都市計畫道路,平面因此呈斜梯形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1

林紅麻結合中西風格,採用淺野水泥、台灣煉瓦紅磚,表層上釉,屋頂則用日本黑瓦,柱頭為希臘式,有斑鳩等圖樣;樓梯、地板鋪面為磨石子材質,陽台雕花與門窗細節都非常講究。完工後的『萬華林宅』佔地127坪,三層樓加上頂樓的公媽廳,在當時已是萬華最高樓房,可遠眺淡水河及對岸的三重埔。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2

曾幾何時你見過龍山寺前的「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人潮是這般稀稀落落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3

1740年(清乾隆5年),艋舺龍山寺完工落成,由於風水家堪輿該地為「美人穴」,遂於廟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1924年(日治大正13年),艋舺龍山寺進行整修,並於此地興建公園,時稱「龍山寺公園」;1927年(日治昭和2年)開園啟用,為台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4

戰後,「龍山寺公園」被大批攤販霸占,長期非法使用。直至1993年12月20日,北市府為興建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出動大批警力、工人、機具,將地上的200間合法房屋、52間違章建築、506攤臨時攤販全數拆除,而後於2005年1月22日,今天的「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正式開園。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5

總面積13618平方公尺的「艋舺公園(萬華十二號公園)」,以寬闊的廟埕廣場與龍山寺相接,其餘三面為一個「ㄇ」字型的迴廊,屋頂採強化玻璃及琺瑯板結構,仿屋瓦型態設計,提供民眾通行、遮陽及休憩之功能。公園內並設有龍型與船型雕塑、美人照鏡池(又名佛祖之鏡)、星象誌等藝術作品。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6

疫情嚴峻下的『艋舺龍山寺』周邊猶如一座空城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7

這場景跟「萬安演習」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8

龍山寺謹啟:新冠肺災防疫期間,入寺請配戴口罩,體溫超過37.5度以上者,請勿入內。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19

艋舺(Báng-kah),今名萬華,為台北市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平埔族群凱達格蘭族(Ketagalan)「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貴陽街與環河南路交接處。當時平埔族人以獨木舟自淡水河上游載運蕃薯等農產品與漢人交易,而獨木舟在平埔族語言中之發音為Bangka,漢人乃音譯為「艋舺」。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0

早年台灣北部為一蠻煙瘴癘之地,俗諺「三在六亡一回頭」,環境十分險惡,漢人渡海前來墾植時為求神佑,多攜帶家鄉廟宇香火以為庇護,後因漢人聚落漸增,三邑人士遂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合資興建『艋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泉安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台。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1

由三邑商人黃典謨募資白銀二萬餘圓興建的『艋舺龍山寺』,於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十八日動工、乾隆五年(1740年)二月八日落成。此後三邑人便在蕃薯市至此廟之間大興土木,建設舊街、新店街、龍山寺街等,龍山寺也成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舉凡議事、訴訟等均祈求神靈公斷。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2

初創之『艋舺龍山寺』,已是規模雄偉、雕塑精緻,而後歷經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的大地震重修,同治六年(1867年)暴風雨侵襲再行修築,至民國八年(1919年)棟樑遭白蟻蛀蝕,當時住持福智大師(原名吳燦明)率先捐出畢生積蓄七千餘元,集資修復,奠定今日龍山寺之規模。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3

眾人公推台北士紳辜顯榮出任董事長,艋舺富賈吳昌才擔任副董事長籌募款項,同時敦聘福建首席名匠王益順主持修建,邀得泥水匠莊廷水、雕花匠楊秀興、陶匠洪坤福、石匠辛阿救、莊得發與彩繪師洪寶真等廿多人至台灣,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三月落成,為『艋舺龍山寺』歷年來最大一次修建。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4

『艋舺龍山寺』此次整修改採中國南方宮殿式樣,同時融入西方色彩,並大量使用泉州白石及玉昌湖青石於原本的磚木結構建築當中,廟貌煥然一新,媲美北京大和殿,不僅全台廟宇紛紛仿效,還吸引外地觀光客前來瞻仰風采;此後和艋舺清水巖、大龍峒保安宮並稱「台北三大廟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5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由於同盟軍誤判『艋舺龍山寺』為台灣總督府而投下燒夷彈,中殿全毀,惟觀世音菩薩聖像仍端坐蓮台。戰後由於民生凋敝,直到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才由王世南先生(名匠王益順之侄)負起重建大殿的任務,動員10餘名師傅,於民國四十八年(1959年)完工。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6

『艋舺龍山寺』坐北朝南,面呈回字形,為中國古典三進四合院之宮殿式建築,由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構成。前殿為11開間,分為三川殿、龍門廳、虎門廳,三川殿前有一對全台僅見之銅鑄蟠龍柱,正面牆堵則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組構而成,牆上故事多出自三國演義和封神榜,極富教育意義。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7

正殿屋頂採歇山重簷式,四面走馬廊共42根柱子構成,殿外牆堵留有多幅著名書法家石刻,殿內的螺旋藻井不費一釘一鐵,全由斗栱相嵌築構而成。後殿屋頂亦採歇山重簷式,為典型儒、道教諸神佛供奉處。左右護龍各配有鐘樓與鼓樓,晨鐘暮鼓,其轎頂式扁六角形之屋頂,造形獨特,有如古代盔帽。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8

全寺屋頂脊帶和飛簷多為龍鳳、麒麟等瑞獸造形,飾以剪黏和交趾陶,色彩瑰麗,堪稱台灣廟宇藝術之精華。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政府公告『艋舺龍山寺』為國家保護之二級古蹟,與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國際觀光客來台旅遊的三大名勝。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29

作為地方上的信仰中心,『艋舺龍山寺』每年定期舉辦節慶祭典及民俗活動,如農曆正月花燈展覽、四月浴佛節、七月盂蘭盆勝會等等,讓民眾來到龍山寺除了能夠欣賞台灣寺廟建築藝術之美外,亦可以感受傳統民俗文化的樂趣。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0

台灣加油 大家加油 甘巴爹ㄋㄟ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1

艋舺地區的寺廟密度之高,不僅讓居民有更多機會參與宗教祭祀活動,也吸引不少人看到了宗教祭祀延伸的商機。十九世紀末,福州泥塑師們抵達艋舺,在龍山寺附近開設佛具店,專事雕刻神像,1980年代達到巔峰,曾經有近40家佛具店和上百位專業師傅,因而獲得「佛具街」的稱號。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2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萬華分局與消防局龍山分隊新建大樓」已於民國108年9月10日開幕啟用,該大樓為地上10層、地下3層之鋼骨構造建築物。大樓外觀基座採用深灰色花崗石、牆身採用紅色丁掛還原磚為主要色調,搭配部分穿透性玻璃帷幕外牆,展現守護市民與安定秩序之穩重外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3

大樓外牆近來出現一隻展翅高飛、代表警察的鴿子圖騰,這是北市警察機關首次依「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以及「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所裝設建物造價百分之一的公共藝術作品,定名為「即刻出動」。作品中將警消們忠心待命和執勤的身影佇立在街角,守護精神延伸向上幻化成展翅騰飛的英姿。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4

今時今日景況悽悽慘慘戚戚的『台北第一街』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5

2021年5月,萬華遭受COVID-19疫情衝擊及輿論挑戰,地方立刻建構起其他地方難以企及的社區支援系統,彷彿看到過往歲月裡,那個毫不畏懼迎向時代衝擊、眾志成城捍衛家鄉土地的萬華,立體呈現在眼前。萬華,這個曾經帶著不同標籤的老城區,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6

萬華在歷史上有過多次和疫病交手的經驗,近者有2003年的SARS,和平醫院即臨近萬華區,更早之前也有未知的瘟疫、疾病流傳。建於19世紀的『青山宮』,傳說最初就是坐落在一口古井之上,鎮壓井裡會吐毒霧的蟾蜍精,並治癒來此祈求的許多患者,可說是艋舺面對瘟疫的集體記憶與共同信仰。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7

『青山宮』所在的貴陽街,早年稱「番薯市街」,名稱源於原住民與漢人會在此地交易番薯等物資。當時淡水河對岸的新莊,以及更近河口的士林,其實皆已發展出具規模的市街聚落,不過因為日治時期,政府設置台北市行政區劃時,這裡是當時市轄範圍內最早出現的街道,因此被稱為『台北第一街』。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8

圍繞信仰而生的產業鏈林立,香鋪、餅店、軒社、繡莊,還有茶行、酒店、銀樓、餐廳等各種民生產業,這一條貴陽街,孕育出無數生計與生機。日治時期,淡水河上有大型的娛樂遊船,船上供應日式與當時流行的西洋料理,客人與陪侍飲酒作樂,讓這個區域甚至擁有「艋舺銀座」的美稱。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39

碼頭港口載人去返,也起卸物料,每只船隻都承載生命的風險,從險惡黑水溝入淡水河,或從烏來新店山區湍流而下。有能者安身落戶、成家立業,進而成為大姓家族,在啟天宮、龍山寺決定艋舺大小事務,甚至在清法戰爭期間,號召民間義勇;然而,更多的是在此為生存與生活拚搏的無名大眾。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0

追溯至清領時期,香火鼎盛、人潮洶湧的龍山寺、華西街一帶,當時就是男性勞力密集處,娼館、酒樓也因此在此落腳;日治時期,政府規劃合法「遊廓」,除了性產業,還有各式娛樂宴飲消費空間;戰後,則更名為「寶斗里」,曾經是台北市最有名的紅燈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1

直至1997年,政府廢除公娼,重新規劃華西街為觀光夜市,然而性產業或陪侍文化依然存於此區,始終游走在法律邊界。在高風險中搏命的生死觀,讓世俗娛樂產業,以及寄託未知的宗教信仰,成為艋舺最鮮豔的時代景致,卻也讓艋舺長久以來背負著社會的異樣眼光甚至汙名。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2

此處的多元紛呈,曾有一度讓外地人以為是混亂無章,甚至因為社會對於茶室、街友長久以來的汙名化,而遠觀卻步。這些「負面標籤」的討論,反映著大眾陷入用二分法的眼光來看待萬華,而非將它視為與人一樣的有機體,也擁有各種面向。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3

此次COVID-19疫情,交織著世代、職業、性別、生活方式的各種獵巫,再度掀起了論戰,值得欣慰的是,這波討論也讓長久以來持續在萬華努力的團體受到矚目,例如:芒草心、人生百味、萬華靈糧堂、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等諸多組織,在疫情爆發當下,形成龐大且有效率的支援團隊,快速協助弱勢者。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4

最早發展彩繪特色人孔蓋的國家應該是日本,不僅已形成觀光資源,甚至衍生出各種形式的收藏文化。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借鑒日本,於102年透過公開徵稿及網路票選活動,完成主題為「將台北帶向全世界」之彩繪人孔蓋設計,翻轉大眾對於人孔蓋總是髒髒黑黑,甚至是都市地雷的負面印象。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5

從台北市西門町中華路寬闊的林蔭大道轉入單向行車的貴陽街二段,像是進入宮崎駿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的神祕山洞,讓人恍神。這條時光隧道,一路從現今穿過日治,上溯17世紀的清康熙年間,漢人渡海來台,移民墾荒的年代。一條看似安靜平凡,透著沒落感的街道,卻擁有豐饒的時代故事。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6

一座城市擁有老街,是幸福的,它也是某種資產,不管有形或無形。貴陽街是『台北第一街』,除了在地人之外,知道的民眾並不多,除非你剛好走在貴陽街與西園路交叉口,看到立在街口那座高聳的白石牌坊,上頭題著「台北第一街」五個大字,才會意識到這條街的悠久。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7

距離牌樓不遠處,有一座建於清咸豐年間的道教廟宇,主祀靈安尊王(青山王)。這座『青山宮』,自清朝以來,就是本地泉州人的王爺信仰中心,每年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會舉行隆重祭典,是萬華地區最重要的迎神廟會,俗稱「艋舺大拜拜」,在地獨有。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8

艋舺位於淡水河、大漢溪與新店溪交匯處,三面臨水可停泊船隻,水運條件優越,清乾隆年間,漢人入墾台北盆地者漸多,因地理交通之便,艋舺遂成為北部的貨物集散中心。商業的發達吸引了大批外來移民定居此地,並由淡水河岸開始,向內呈「廿」字形,迅速地往東發展街市。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49

最早的艋舺市街是從「大溪口」(因新店溪、大漢溪匯流而擴大河面)開始發展,也就是現在貴陽街二段和環河南路二段交叉處的第一水門附近。有著『台北第一街』稱號的貴陽街,總長1790公尺,於滿清統治初期,平埔族群早已在此傍水而居,名為「紗帽廚社」。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0

漁獵於沿岸的平埔族群,常划獨木舟載運蕃薯等土產前來與漳、泉移民交易,逐漸形成買賣墟市,俗稱「蕃薯市街」。日治時期,改名為發音相近的雅名「歡慈市街」,並向東延伸至第一高女校門口。貴陽街雖然不是台北最長、最熱鬧的街道,卻走過台北最長的歲月、最久遠的記憶。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1

台北市艋舺大道與康定路交叉口的「萬華車站大樓BOT案」,又被稱為「萬華雙子星」,是北市府「中正萬華復興計畫」的亮點建築之一,歷經多次流標及後續兩年多的興建期,總算在2016年完工落成,包括勞動局、社會局、區公所等相關局處都已陸續進駐,未來將做為北市府第二行政中心。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2

「萬華雙子星」分為交一、交二及交三共3棟大樓,彼此以天橋串連。其中交一、交二基地以現有萬華火車站體向上增建,交一有26層樓高,目前委託【台北凱達大飯店】經營,其客房數達750個,位居全台第二。至於交三則為地下3層、地上10層之停車塔,可提供500個以上的汽車停車位。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3

隸屬於凱撒集團旗下全新品牌的【台北凱達大飯店】,坐落在「萬華雙子星」交一基地,與萬華火車站共構,到站即到家。飯店距離捷運板南線龍山寺站2號出口步行僅3分鐘,交通機能相當優越,「品味、品質、品藝文,感動、感性、感溫暖」是飯店期望提供給每位顧客的價值與服務。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4

從SARS危機到Covid-19,萬華一直首當其衝,位處疫病風暴中心,也是嚴重受創的區域。居民們不僅內部要對抗看不到的敵人(病毒),對外還要面對被社會大眾貼上的許多標籤。然而社工、NGO組織、在地店家等民間力量架起的防疫陣線,深刻且真實地展現了萬華人的溫暖與活力。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5

許多人在討論萬華,說這裡是疫情破口,說這裡是老人流連忘返的吸金溫柔鄉,說這裡是各種黑戶人口群聚之地,說得像是台灣的所多瑪與蛾摩拉,馬上要被天火懲罰似的。然而這些人卻都忘了昔日的「一府二鹿三艋舺」,萬華是北台灣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台灣文化起源及對老人最具包容力的地方。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6

百多年前,早有一批又一批的人,背負著生存壓力、放手一搏的意氣,搭上戎克船,自另一片大陸來到這座島嶼。從淡水河畔上岸之後,人們開始尋覓頭路與生機,其中部分人開啟了貿易事業,累積財富,成為在地生根的世家巨賈,然而另外的多數人,則只能扮演這座城市的基層勞動力。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7

萬華涵蓋中區艋舺、南區加蚋子與北區西門町一帶,各區隨著時間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產業、商圈和生活圈。但因老城自古便匯聚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各區產業也必需與人們的勞動力相應而生;萬華一直以來都瀰漫著涵融(包容)的精神,例如全台第一間流浪者與失能者照護機構【愛愛寮】便是在此建立。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8

從數據來看,萬華是全台灣低收入戶最多的行政區,但絕不代表這裡是孱弱、疲軟的地方。實際走入萬華的網絡,會發現這裡充滿活力與動能,眾多非營利組織在此進駐,服務領域橫跨長者、兒少、婦幼、身心障礙、精神疾病和街友,彼此之間形成各種強大的結盟,適時分享資源、交流資訊。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59

這次疫情嚴重衝擊了萬華,不僅使萬華背負污名,部分店家因而暫停營業,無家者仰賴的戶外公共場所,包含公園、車站也都一一關閉。5月14日雙北宣布升至三級警戒時,各家NGO隨即啟動抗疫作戰模式:社區兒少據點暫時關閉,但社工改以家訪方式派送物資,並與家庭、孩子保持聯繫。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0

公眾人物、政治工作者發起了物資捐贈募集,各界應急資源開始湧入萬華;地方青年、里長與空間經營團隊也開始協助各組織收受包裹、整理物資,成為這次疫情急難時期最重要的糧倉。萬華在地店家們也在此時自發開啟了支援社會工作者的種種暖心行動。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1

因為有強大的在地網絡,有踴躍捐贈物資的民眾和企業,社工們的專業經驗從資源盤點、區域分配到各種因應決策,才能迅速而有效地串連起來。萬華擁有無比的韌性與力量,疫情之下更可看見這些連結,這樣相互輝映的存在,正如鄂蘭(Hannah Arendt)所說,是黑暗時代裡,人們終能盼得的光亮。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2

曾因「萬華茶藝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群聚衍生感染事件」而暫停開放,並做為COVID-19快篩站之用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其歷史相當悠久,可以追溯至清代早期,並經歷了清治、日據和民國三個時代。這個聚落混合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和人文風貌,形成了一條獨特的市街,足以代表艋舺的特色。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3

『剝皮寮歷史街區』北臨老松國小、東至昆明街、南面廣州街、西接康定路,區域內路幅三公尺的康定路173巷即為清代之街衢:福皮藔街中後段。福皮藔街始自地藏庵,連接龍山寺旁的青草巷,是清代艋舺與古亭庄舊街仔的連絡要道,可以再通往公館、景美、新店、深坑。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4

從當地居民黄福來老先生提供之地契可得知在清嘉慶4年(1799年)已有聚落成形,加上日治時期的地圖與戶籍資料,進一步確認其街名變化為:清代稱作福皮藔街、福地藔街,到日治時期改稱北皮藔街;大正11年(1922年)進行町名改正,廢街庄為町,北皮藔街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5

《台北市志》記載台北製革工業始自清代,福皮藔街早年可能有一群殺牲製革(剝獸皮)的工作寮房聚集成街,居民為祈求平安富貴而冠以「福」字。至於北皮藔街則推測可能是日本人以閩南語的發音轉換而來,因為福皮藔、福地藔均和北皮藔的日文念法極為相像。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6

另外,根據《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一書的考究,由於艋舺料館昔日是淡水河上游的木材集散中心,艋舺泉郊的出口貨物中亦有木材,因此推論福州杉經海運由福建至艋舺,堆放在料館口淡水河沿岸,而後利用獸力將木材拖運至北皮藔街,進行剝皮(剝樹皮)加工處理。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7

歡喜就好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8

『剝皮寮歷史街區』緊鄰老松國小,與萬華知名觀光勝地:艋舺龍山寺、華西街觀光夜市相距不遠,是一個被廣州街、昆明街、康定路所包圍的街廓,也是台北市目前碩果僅存的清代街區,百年歷史的閩南街屋建築綿延數百公尺,在鬧市中顯得靜謐且神秘。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69

受到疫情影響,今時今日杳無人跡的『剝皮寮歷史街區』,在百年前可是匯集多種產業的鬧市。根據史料記載,此地最早可追溯至清嘉慶4年(1799年),建築以清代的連棟店屋為主要特色:左右共用、壁體相挨,內部則是「前舖後居」(前面是店鋪,後面是住家)或「下舖上居」的狹長型空間。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0

日治時代,因應日人截彎取直、拓寬道路的「市區改正」計畫(自1905年起),在連綿街屋後端開闢了寬闊的新街(廣州街),而原本僅3公尺寬的老街則成為後巷,剝皮寮整個翻轉過來。聰明的店家一邊面向新街重塑立面,另一邊也不放棄原有店鋪,兩頭營生,形成有趣的「兩面店」。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1

當時主導的日本建築師,受到時興的學院思潮影響,鼓勵當地店家將新立面改建為西洋古典式的紅磚牌樓厝,又為了通風和採光而加大開窗面積,成為頗具現代風格、中西揉合的特殊建物面貌。除了外觀可窺見的台灣歷史軌跡外,在此亦可遙想早年萬華庶民生活的風貌。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2

若時光回溯至1950年代,走在現在稱為「騎樓」的「亭仔腳」,沿途會經過秀英茶室、鳳翔浴室、日祥旅社、宋協興米號等等,皆是自清朝或日治時代即開張的傳統老店。別具風味的古樸環境,除了電影《艋舺》之外,早在1986年,侯孝賢導演拍攝《戀戀風塵》時,就曾以此處的民華印刷廠為主要場景。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3

1980年代,台灣進入工商社會,地價起飛,建商覷準老屋改建增值的潛力無窮,紛紛搶進,四周的低矮街坊被大舉拆除,陸續改建成新式公寓、商辦大樓,只有剝皮寮像是異數般地停滯在都市開發的時間軸上。究其原因,主要是自日治時代起,此地即被劃定為老松國小校地,因而限制了私人的開發。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4

直至1988年,台北市教育局欲收回該地,做為老松國小擴建之用,但因沒有和居民做好溝通,雙方僵持不下,導致進度延宕。在一片紛擾喧嘩中,1998年雙方勉強達成共識,總計約64戶的住民全數搬遷,並按居住面積比例發放徵收補償費,同年6月16日市府開始執行地上物強制拆除。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5

之後由於輿論要求保存剝皮寮古街歷史風貌價值之聲浪漸高,加上老松國小學生人數驟降,校地擴建需求不再,使得總計4699平方公尺的徵收範圍,只有部分用作老松國小校區,約九成以上的建築都在淨空後完整保留,規畫做為「老街活化再利用」專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6

疫情影響之下多數店家只能閉門專做外帶的生意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7

2003年9月24日,隸屬教育局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於剝皮寮老街東側正式成立,西側修復再利用工程遲至2009年6月19日才竣工,由教育局委託文化局代為經營。東西兩側分屬不同單位,發展策略亦有所異,東側主要著重在鄉土教育和古蹟教學,西側則以藝文展覽及協助影視拍攝為多。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8

曾受台北市民政局委託,主持「剝皮寮古街歷史價值調查研究」的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米復國解釋:政府對於古蹟活化的態度,以「不與民爭利」為重點,例如【北投溫泉博物館】就一直未開放館內溫泉給民眾使用,而剝皮寮附近已有許多小吃和商舖,政府就不做類似經營,改從藝術文化的角度切入。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79

米復國認為,若能以『剝皮寮歷史街區』、『艋舺龍山寺』等景點為中心,再串連鄰近青草巷、佛具街、華西街觀光夜市、東三水街市場(新富市場)等特色巷弄及美食商家,便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觀光街區,如同淡水老街一樣,成為萬華區最迷人的街角博物館。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0

台北捷運龍山寺站附近有一名為『剝皮寮歷史街區』的景點,常讓來此參觀的人充滿好奇又納悶,紛紛詢問:為什麼叫剝皮寮?是剝什麼皮?其中一個說法是:清朝時期這裡有座蓮花池,從大陸渡海來台的衫木,從淡水河上岸後,會用牛車載運到蓮花池準備剝去樹皮,「剝皮寮」之名便順理成章被接受。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1

艋舺因為大漢溪和新店溪在此匯流後水流平緩,藉此得天獨厚的環境而與大陸泉州、天津對渡,貨物集散、帆檣林立。以前淡水河邊有三大碼頭,船運興起後形成街市,郊商雲集、富甲一方,艋舺俗諺有云:「第一好張德寶,第二好黃阿祿嫂,第三好馬俏哥。」大量人口移入後漸漸形成「剝皮寮老街」。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2

現在從龍山寺旁的青草巷穿過康定路,便是老街了,昔日則是艋舺通往古亭庄的交通要道,繁盛的商業活動聚集不少像是秀英茶室(清茶館)、日祥旅社(販仔間)、鳳翔浴室(公共澡堂)、宋協興(米舖)等老店,後來因為淡水河道淤積導致經濟重心轉移,「剝皮寮老街」漸漸沒落,被人淡忘。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3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在康定路、廣州街、昆明街這一區塊,日治昭和16年(1941年)即已劃設為老松國小的學校用地,原本計畫拆除後新建為教學大樓。1999年6月16日,公部門在拆除廣州街127巷以東第一進建物時,遭文化界人士質疑嚴重破壞文化資產,拆除工程因而停止,留下斷垣殘壁。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4

此街區經各方溝通協調後被保留下來,並進行修復工程,重新規畫為【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提供莘莘學子戶外教學的園地。現在大門入口還可看到拆除殘跡,忠實記錄下當時衝突的場景,也讓來此參觀的民眾了解文化保存的艱辛與不易。教育中心地址為廣州街101號,常有人戲稱為「艋舺一零一」。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5

「古蹟拆或不拆」,往往各有論點。然而剝皮寮經過歲月的興衰與起落,歷史街區保留了老艋舺人生活的記憶,也紀錄了先民蓽路藍縷的開發史,結合文化保存與鄉土推廣,現在不但是萬華在地知名的觀光景點,也可說是古蹟活化的最佳典範。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6

部分外界人士對於萬華的不理解和刻板印象,其實是因為沒有好好花時間和萬華相處,很多台北人不曾到過萬華,卻因『剝皮寮歷史街區』而停留並愛上了這裡,也有住了幾十年的萬華人,透過街區內的【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再次認識地方令人驕傲的過去和現在。

2021-萬華從來不是破口

萬華87

萬華真的是台北最有古意的地方了

台北萬華:萬般華美的傳奇之地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taipei-bangka
萬華,你好嗎?
https://www.openbook.org.tw/wanhua2021
【走讀台北】最具歷史味的萬華景點:到劃時代的清代剝皮寮老街,見證老萬華的產業與文化
https://taipeiwalker.walkerland.com.tw/articles/view/2584
【走讀台北】到艋舺來場歷史探尋之旅!沿著台北萬華西園路走訪「萬華林宅」和「佛具街」
https://taipeiwalker.walkerland.com.tw/articles/view/3465
萬華地方學
http://whcc.org.tw/wanhuamap/index.html
品味歷史痕跡,走訪剝皮寮歷史街區體驗懷舊氛圍

https://www.tpc-sd.com/tw/wordtxt.asp?wnum=1217
【文化印象】剝皮寮歷史街區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55776
【台北萬華景點】剝皮寮歷史街區 | 伴隨艋舺一起看過百年興衰
https://biaolazylife.tw/2020/05/30/bopiliao/

 

arrow
arrow

    活力小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