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26_家庭主婦期待已久的員工旅遊第一彈

2022年臺南地方法院.jpg

貓道設施除團體預約參觀外,於每日現場上、下午各開放一梯次,每梯次10人,分別於每日上午10時、下午3時於本古蹟奉安所發放號碼牌,並隨即由導覽人員引導參觀。

以上照片與文字來自官網

IMG_3863.JPG

司法博物館.1

城隍爺屬於地方守護神,專管百姓陰間諸事,民間認為城隍爺是護國祐民之神,也是賞善罰惡的司法神,為民間公理正義的最後守護者,是古今不變的信仰。踏入台灣府城隍廟門,仰頭便能看見懸於樑上的【爾來了】匾額,特別耀眼醒目,強烈傳達恩威並濟的氣氛。

IMG_3864.JPG

司法博物館.2

「原台南地方法院」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係於日本大正三年(1914年)建成,是台灣現存唯一的日治時期大型地方法院建築,見證了台灣司法的歷史演進。當前則指定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在經過修復計畫後,現作為『司法博物館』開放民眾參觀。

IMG_3866.JPG

司法博物館.3

日本治台第一年,也就是明治28年(1895年),制定了「台灣總督府法院職制」,翌年5月1日始正式引進西方的法院制度,採行地方法院、覆審法院、高等法院三個審級制度;明治31年(1898年)7月19日廢除高等法院,變更為二級二審制,此時僅剩台北、台中、台南三縣設有地方法院。

IMG_3874.JPG

司法博物館.4

在法院建築方面,日人治台開始至大正初期,由於政經局勢尚未穩定,其營建行為為求快速,基本上以兩種模式呈現,一為以木構造或者磚木構造興建所謂的洋風建築,另一則為選擇清領時期所留下的建築,在正式興建法院之前,過渡性短暫使用。

IMG_3875.JPG

司法博物館.5

「原台南地方法院」第一代廳舍始建於府城的萬壽宮及縣文廟一帶,曾暫置於前清道署衙門後的斐亭,而後隨著司法制度的革新,其官署地位也日益提升,及至明治45年(1912年)遷移到鄭氏時期承天府寧南坊的馬兵營舊址,並興建第二代廳舍。

IMG_3876.JPG

司法博物館.6

建築物由總督府營繕課森山松之助(一說為小野木孝治)設計,並由台南市櫻井組負責營造工程,總經費為12萬9800圓,最終至大正3年(1914年)2月27日落成啟用,同年3月9日台南地方法院正式搬遷至新廳舍辦公,並在當天舉行法院移廳式及新廳舍落成式。

IMG_3878.JPG

司法博物館.7

1945年日本戰敗,國民黨接收台灣,台灣高等法院指派時任本院判官(即現在之法官)的洪壽南先生(後曾任司法院副院長、總統府資政等公職)兼代院長並辦理接收事宜;12月21日,國民政府於調整行政區名稱的同時,正式將台南地方法院更名為「台灣台南地方法院」,轄區與日治時期相同。

IMG_3880.JPG

司法博物館.8

「台灣台南地方法院」舊址自落成後雖歷數次修繕,然而年代久遠,且空間過於狹窄,逐漸不敷公務使用,原擬拆除重建,嗣於1991年5月經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今則為文化部所轄國定古蹟),乃覓得台南市5期重劃區土地興建法院大樓,2001年4月正式搬遷至新院舍。

IMG_3877.JPG

司法博物館.9

原廳舍在1998年3月由司法院提出司法改革具體措施,明定成立「司法文物陳列館」之政策後,於2002年組成司法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隨即著手文物蒐集、史料研究、古蹟修復等規劃,最終在2009年開始進行整修工程,由葉世宗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修復計畫。

IMG_3881.JPG

司法博物館.10

「舊台南地方法院」是日本二級二審制度下台灣所建三座地方法院之一,也是今日碩果僅存的一座。建物外觀為西洋歷史建築式樣,應用了甚多西方常見之建築造型語彙;在空間組織上則非對稱處理,代表官民不相上下,各佔平等之地位,與多數台灣日治時期興建之官署對稱方式並不相同。

IMG_3865.JPG

司法博物館.11

建物坐南朝北的「舊台南地方法院」共有兩個出入口,主入口位於北面東側,次入口則位於北面西側,另在西面還有一個假門廊。主入口過去提供法院工作人員及政府人士專用,其門廊設有古典山牆,正門上面有一個平拱拱心石,周圍柱子由八根變形柱組成。

IMG_3882.JPG

司法博物館.12

兩邊角落各立三根愛奧尼克柱式與複合式柱子為一組,中間則為兩根獨立圓柱,柱子中心處設有吉布斯環(Gibbs Surround)之古典語彙裝飾,山牆上則設有八角柱圓拱頂的巴洛克式圓頂,八個面各有一個圓窗,屋瓦則為銅板瓦。

IMG_3883.JPG

司法博物館.13

位於西側的次入口提供洽公和開庭民眾進出,其古典式門廊也有與主入口佈局相似的八柱,左右三柱各成一組,由一根方柱及二根圓柱組成,中央為獨立圓柱。柱式為托次坎形式,上接楣樑,楣樑上為額枋,額枋上為三槽石及小間壁,三槽石之下並有珠飾;其三角形山牆處理則甚為簡單,內無裝飾。

IMG_3892.JPG

司法博物館.14

此處門廳上原建有高塔,與主入口圓頂形成一高一低的不對稱平衡,但高塔早年因牆壁龜裂而在1969年時拆除,因欠缺復原材料且原設計圖佚失,使得高塔在修復計畫並未有重建;團隊另在原高塔所在區域建立公共藝術「天塔(Disappear Tower)」,延續建築物過去的歷史脈絡。

IMG_3890.JPG

司法博物館.15

在主入口和次入口之間的屋身,每兩個圓拱窗之間便開有一個方窗,而窗框都有經凹凸的隅石處理,並在上方中央以拱心石作裝飾。此外在圓拱窗上方的屋簷部分還有瓶狀假欄杆之裝飾,立面也設有圓拱與平拱等,使建物的外觀更富變化。

IMG_3891.JPG

司法博物館.16

法槌+正義之聲

IMG_3896.JPG

司法博物館.17

「舊台南地方法院」內部規劃有大廳、庫房、奉安所、扣留室、法務辦公區、法庭區等配置,各大區域均以廊道聯繫,中央走廊設有四座採光井,使陽光可從屋頂天窗藉由玻璃折射光源至室內。庫房是昔日放置法院重要物件的區域,因防盜因素,該房間壁體設計厚達75公分。

IMG_3895.JPG

司法博物館.18

銅牆鐵壁似的檔案庫房擺滿厚沉的判決書,過去搬運檔案不是用推車,而是放在木櫃,有如挑夫般扛送。今日庫房內除陳列台灣光復初期各類型民刑事判決書原本及正本外,並介紹日治時期台灣第一位法官、檢察官、律師及司法書士(代書)。

IMG_3929.JPG

司法博物館.19

Man Power

IMG_3928.JPG

司法博物館.20

從頭到尾黏在我身上的布妞睡得還真沉

IMG_3930.JPG

司法博物館.21

「台南地方法院」舊址是一結構宏偉、氣象萬千,具巴洛克式繁複華美風格的歷史建築。有主、次兩個出入口,東側門廳上方為胖粗形之圓頂,是專供法院員工進出的主要入口;西側門廳上方則設計為瘦細形之高塔,為次要之入口,圓頂塔樓與方形高塔構成不對稱平衡。

IMG_3888.JPG

司法博物館.22

門廊與主建築的交叉處做成門廳,左門廳上方原立高聳的方形塔樓,右門廳上方為較寬且低的八面形穹窿拱頂,建造之際運用了高低不同,體量相當的塔樓做不對稱之處理,一則成為當時台南市巍峨的地標,一則打破了文藝復興以來講求左右對稱的風格,是相當獨特且傑出的建築作品。

IMG_3889.JPG

司法博物館.23

設計者原構思是依院檢分立原則設計「右圓頂左高塔」,其不對稱平衡的立面形式,與大多數日治時期講求對稱的官署不同,可惜「高塔」部分因塔樓壁體龜裂遭到拆除。作品「天塔(Disappear Tower)」概念來自於消失的高塔,是延續歷史脈絡與時光流轉的想像,在舊有遺址下形成一場美好的視覺饗宴。

IMG_3887.JPG

司法博物館.24

因為佚失設計原稿且欠缺足夠的建築相關史料,使高塔部分依法無法進行推論性的復原,由此藝術團隊集結形成屬於「台南地方法院」的時光碎片(相關舊照),使用強化玻璃纖維樹脂製作「天塔(Disappear Tower)」作品,仿舊復刻出想像中的倒掛高塔,透過幽默的敘述手法,訴說著古今交錯的氛圍。

IMG_3885.JPG

司法博物館.25

藝術團隊在作品的正下方設置整片的強化玻璃反光鏡,參訪民眾低頭看鏡中如同看見高塔消逝前的存在,而抬頭直視「天塔(Disappear Tower)」也提醒著真實高塔的不存在,藉此視覺互動來觸動民眾對於過去歷史與當下時間交錯的微妙感受,值得親眼一睹。

IMG_3884.JPG

司法博物館.26

彷彿來到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IMG_3908.JPG

司法博物館.27

二十世紀初正值建築構材革命,由磚石及木構造逐漸轉向鋼筋混凝土造及鋼構造的過渡階段。「原台南地方法院」整座建築基本上為磚造,但已初步運用鋼筋混凝土;在開口部方面,則是外側以平拱處理但有凸緣柱之窗框,內庭以圓拱處理為多。除了二個門廳之外,有些法庭內亦有華麗之壁柱。

IMG_3897.JPG

司法博物館.28

館內有不少漂亮紅磚瓦的長廊,經修復後,可謂舊紅新瓦不斑駁。過了長廊,可連接到拘留室、模擬法庭和銅牆鐵壁的檔案室,除了有碑文及史料、模型等,保存良好的司法文物(如法袍)及空間配置,使得參觀者能夠更深入地體驗並想像歷史。

IMG_3902.JPG

司法博物館.29

『司法博物館』目前的空間配置上,透過靜態跟動態的功能定位加以區分。靜態部分,便是將空間依據不同布展的需求與目的加以規劃,展出司法文物、設備以及建築之美;動態部分,則透過一系列的司法講座向觀眾講解法治、法律的基本觀念。

IMG_3903.JPG

司法博物館.30

六間法庭各有看頭,其中最大的第三法庭曾經審理日治時期規模最大、死傷人數最多的武力抗爭「噍吧哖事件」。由於參與事件者遍布全台各地,據台灣總督府統計,被捕的人數多達1957人,其中在台南地方法院開設的臨時法庭中,被判處死刑者,除主事者余清芳、羅俊、江定外,共計有866人之多。

IMG_3904.JPG

司法博物館.31

「噍吧哖事件」又稱西來庵事件、余清芳事件、玉井事件,是發生於台灣日治時期大正四年(1915年)的大規模武力抗日事件,同時也是台灣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作為抗日籌碼。此事件後,台灣總督府開始整飭台灣民間信仰的問題,以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而民眾亦開始改以和平方式爭取民主與自治。

IMG_3905.JPG

司法博物館.32

模擬法庭:從審判長、檢察官、法官、律師到被告,角色隨你選,親自上演針鋒相對的審判戲碼。

IMG_3898.JPG

司法博物館.33

根據木山榮村所提出「台南地方法院廳舍宿舍敷地調查紀錄書」內容顯示,建築所在地過去為明鄭時期馬兵營遺址,在考古試掘時曾陸續出土青花瓷碗盤、硬陶容器、火爐等物件,近年也曾在附近發現清代府城萬壽宮的石碑、石鼓和柱礎等部分構件。

IMG_3899.JPG

司法博物館.34

圓頂是西方歷史式樣建築創造特殊天際線的主要利器,不同造型的圓頂也是西方建築中很重要的元素。台灣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中以「台南地方法院」舊址的巴洛克式圓頂最具特色,其為褚紅色,本體分為四大四小共八個面,上頭設有四座拱形老虎窗、四座圓形牛眼窗,頂上有小塔,再上面是避雷針。

IMG_3901.JPG

司法博物館.35

除暗紅色的圓頂是全棟建築物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外,其他部份採馬薩式屋頂,屋瓦為魚鱗形式的石瓦片,上開牛眼窗,林林種種都十分具有歐陸古典色彩。牛眼窗是老虎窗的一種,指開口在斜面屋頂的窗子,這種可供通風的窗子有如牛眼似地望著路人,故名。

IMG_3911.JPG

司法博物館.36

除了館內建築設計精美,具有高度可看性外,周遭還有日治時期躲避空襲用的防空洞、萬壽宮螭陛及縣文廟、馬兵營等遺址紀念碑。此外在後院中庭,還有一棵受損的百年老榕等待重生,就如同已重新開放兩年多的『司法博物館』,正繼續書寫著舊台南地方法院的歷史。

IMG_3910.JPG

司法博物館.37

庭園假山裡頭其實別有洞天

IMG_3909.JPG

司法博物館.38

原來是日治時期躲避空襲使用的防空洞

IMG_3906.JPG

司法博物館.39

後面這棟木造日式建築感覺也頗有歷史

IMG_3913.JPG

司法博物館.40

「拘留室」主要是讓犯人或嫌疑犯至法院應訊暫時等候的地方,裡面包含四個狹長型的小房間,每個小房間可容納25人之多;僅用隔板遮擋的廁所設於房間尾端,有趣的是,上完廁所之後還必須由法警從外面分別按壓踏板沖水。

IMG_3914.JPG

司法博物館.41

您相信一個籠子裡面可以關25個人嗎?當初青少年初犯在第一籠,看守所在第二籠,監獄在第三籠,女性犯人則關在第四籠;旁邊有專門驗血、驗尿、驗毒品殘餘的區域。現在「拘留室」為參觀者已將罪名改成高富帥、白富美、可愛無罪、帥到分手,因此變成一個超熱門的打卡地點。

IMG_3917.JPG

司法博物館.42

不聽話的孩子通通關到這裡來XD

IMG_3915.JPG

司法博物館.43

想嚐嚐「蹲苦窯」的滋味嗎?

IMG_3916.JPG

司法博物館.44

到此一遊 別說再見

IMG_3918.JPG

司法博物館.45

超多有趣的手持看板

IMG_3925.JPG

司法博物館.46

不要偷偷講我老婆壞話!小心被她吉(告)唷!

IMG_3924.JPG

司法博物館.47

I am going to sue you!

IMG_3927.JPG

司法博物館.48

這兩項都不符合...我應該是犯了詐欺罪才對Orz

IMG_3923.JPG

司法博物館.49

大人冤枉啊!我是無辜的!

IMG_3842.JPG

台南美術館.1

『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簡稱「南美館」,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分作南門路37號的一館以及忠義路二段1號的二館,是台灣唯一具備科學研究、畫作修復與行政法人的美術館,內部空間除了眾多展覽室外還有跨域展演廳、創意工坊、兒童藝術中心和美術科學研究中心。

IMG_3846.JPG

台南美術館.2

府城美術藝文區域終於落成!繼前年年底『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一館翻新開幕後,由「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日本建築大師坂茂操刀設計的二館也終於趕在2019農曆新年前夕落成,兩者一傳統、一新潮,互補之間也彰顯古都的藝術能量。

IMG_3942.JPG

台南美術館.3

不同於一館修復自具有86年歷史的「原台南警察署」,是一幢滿溢舊時代優雅風情的老建築;崇尚極簡風格、有如一處白色聚落的二館,坐落於1920年代的台南神社所在地,過去這裡曾建有海東書院、台南博物館、台南市立體育館,還有迄今仍保留的孔廟及武德殿,可謂是台南的文教中心。

IMG_3940.JPG

台南美術館.4

由台灣建築師石昭永與日本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SBA)共同設計的二館新建築,在公十一地下停車場與公園的基地上,整體運用不同角度盒子堆疊的意象,為建築打造不少半戶外的空間,這種有遮蔭效果的戶外平台,不僅能阻擋日照直射,還能通風換氣,提供民眾更多欣賞周圍綠意的機會。

IMG_3943.JPG

台南美術館.5

二館現址早在百年前曾做為「台南博物館」,保存陳列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相關遺跡、古器物與藝術品,可謂台灣第一座公共博物館,甚至比1908年成立的「台灣總督府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早了七年。然而隨著時代漸進,博物館一度成為神社、忠烈祠甚至體育館等具不同功用的場所。

IMG_3945.JPG

台南美術館.6

如今走過一世紀歲月,履經更迭的區域則汲取滿滿城市文藝力量,在2019年1月27日,以『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二館之全新面貌示人,盼望再度成為台南另一道美麗風景,也期許這座歷史古城能因豐富的藝術展演,迸發更多采多姿的嶄新活力。

IMG_3949.JPG

台南美術館.7

有別於一館翻修老宅的模式,二館從平底而起,作為新美術館的主建築設計師坂茂,在走訪台南後,感受炙熱氣候大幅降低民眾接觸戶外空間的興致,於是心想若能提供一處具遮蔭效果的戶外平台,不僅得以阻擋烈日直射曝曬,兼具通風換氣的功能,也能成為城市中的「心有機綠空間」。

IMG_3950.JPG

台南美術館.8

由於原本公十一號停車場的腹地並不大,為此團隊創造了一個立體化的美術館園地,既能作為藝術展示,也能夠垂直化營運。二館頂層的碎形遮蔭屋頂係師法於大自然的樹蔭,經由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當太陽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在屋頂上時,將在館中形成有如大樹底下,光影穿梭樹葉縫隙間的愜意美景。

IMG_3948.JPG

台南美術館.9

這個向上層層堆疊的白色藝術方盒,延伸公十一的公園概念,由許多不同尺寸的格子,以各種角度交錯堆成半戶外的開放空間;當然,在形體上,坂茂也將城市意象融入在設計之中,他以台南代表花卉「鳳凰花」轉化成五角形碎形屋頂,以一種純粹、強烈的形式,構築出具有府城風情的建築體。

IMG_3947.JPG

台南美術館.10

地下二層、地上五層的『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二館,共有18個展廳,是全台美術館中展廳最多的一個。目前一、二樓規劃為特展及巡迴展空間,常態性展覽則位於三樓展區,四樓主要作為辦公館務空間及藝術資源中心,五樓則是開放給所有民眾的景觀餐廳。

IMG_3952.JPG

台南美術館.11

在二館跨域展演廳入口處,以色列大師、2016年台灣公共藝術「藝術創作獎」得主大衛・葛斯坦創作的《輪飛蝶舞・悠遊時光》,巧妙地將一對單車騎士與風中彩蝶結合在一起,這件作品藉由具象化的雕塑展現實體的概念,並且探討人與自然間和諧的關係。

IMG_3963.JPG

台南美術館.12

台南市是美食和古蹟之都,新落成的『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更成為台南美學新地標。由「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團隊所設計的五角型新潮建築,開幕不到半年就吸引了近百萬人次前往觀賞。

IMG_3965.JPG

台南美術館.13

從一開始即設定具多元生活機能的『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二館,白色主建築連結另一棟跨域展演廳,寬廣的館外空間,不需要走進美術館內,即能從四面八方走上層層梯形平台,有趣的是,各面梯形平台彼此並不相通,遊客得一會兒上坡、一會兒再走下樓,彷彿行走在各自的小山頭。

IMG_3956.JPG

台南美術館.14

五角型美術館,地下2層、地上5層,透過戶外階梯,民眾可以輕易走到不同角落的露台,欣賞四面八方景觀之美,藝術和美食是如此貼近天空,水乳交融於生活。看展累了,不妨坐下來杯提神飲料,館內的咖啡遠近馳名,幾乎天天高朋滿座,是三五好友談心、休憩的好地方。

IMG_3966.JPG

台南美術館.15

位於『台南美術館(Tainan Art Museum)』二館二樓的【!’M COFFEE】,品牌名稱靈感來自於聖經中「I am what I am」,每個個體都有獨一無二,無法被取代的價值,透過不斷的自我追尋,發現存在的意義,如同每支咖啡豆,擁有先天獨自特色,經過不同咖啡師的沖煮,再呈現更強烈的自我風格。

IMG_3967.JPG

台南美術館.16

店內的空間語彙是自成一格的簡潔表述,細節卻處處可見品牌內蘊態度。在咖啡的選品上,【!’M COFFEE】只提供單品手沖咖啡與義式咖啡,不添加花俏繁複的口味,化繁為簡,專注在品味咖啡最真實的風味,詮釋第三波精品咖啡本質,也追尋自己最真實的樣貌。

IMG_3968.JPG

台南美術館.17

當第三波咖啡浪潮興起的同時,【!’M COFFEE】也準備好在台灣紮下根基,發展屬於自己的手沖浪潮。當所有人都在學習如何用花俏吸引人群,他們只追求咖啡產地與個性,從篩選、烘焙、沖煮到品飲都非常講究,他們以美學展演手沖咖啡的細節,結合大膽的留白和極簡的陳設,創造豐富體驗。

IMG_3957.JPG

台南美術館.18

【!’M COFFEE】誕生於台南,用感官瞭解咖啡的各種可能,無論是走進藝術第一現場的南美店、延攬四面八方光影的開元店、留給學區靜謐氛圍的大學店,以獨一無二為主,賦予空間極簡明亮的生命力,打破了連鎖經營現有的框架。

IMG_3959.JPG

台南美術館.19

I am what I am.

IMG_3978.JPG

台南美術館.20

布妞是人氣NO.1的可愛妹紙

IMG_3976.JPG

台南美術館.21

全身上下都是普普熊

IMG_3977.JPG

台南美術館.22

心情雀躍 無比開心

513.gif

☆ 司法博物館(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
* 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府前路一段307號
* 電話:06-2147173
* 票價:免費參觀
*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 休館:每週一、農曆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及中秋節等國定民俗節日暫停開放
* 官網:https://tnd1.judicial.gov.tw/hs/index.asp

司法博物館。巴洛克建築經典|國定古蹟臺南地方法院。倒吊塔尖見證百年風華
https://margaret.tw/judicial-museum/
【台南旅行】漫步台南地方法院,日治時期舊式經典建築,百年風華重現!
https://boylondon.tw/2016-11-19-1794/
舊臺南地方法院-揭開古蹟的神秘面紗
https://tainan.wacowtravel.com.tw/article3-12.html
探索台南舊地方法院,「司法博物館」一磚一瓦都是美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1349
司法博物館 | 探索台南舊地方法院,走進超美台南新景點 !
https://sstainan.com/tainan-destinations/tainan-tourist-attraction/district-court-museum/
【文化印象】 國定古蹟台南地方法院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804699

☆ 台南美術館二館
* 地址:700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1號
* 電話:06-2218881
* 票價:普通票200元,學生票、敬老票與台南市民票100元、
* 時間:週二至週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週六延長至下午9點)
* 休館:每週一、除夕、農曆春節暫停開放
* 官網:https://www.tnam.museum/

台南美術館二館建築亮點!日本建築大師坂茂操刀 台南鳳凰花成五角形碎形屋頂靈感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900176
台南最夯打卡亮點 南美館2館的巨大傘蓋還有這功能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xzrp06
【台南美術館二館】全台最夯美術館!南美館門票展覽、餐廳美食&停車場彙整
https://bobby.tw/blog/post/230003183
台南美術館。你喜歡1館還是2館|古都的當代美力(持續更新)
https://margaret.tw/tainan-art-museum/
台南景點|台南美術館二館|情侶約會.景觀餐廳.下午茶|純白色藝術殿堂~夢幻天堂的階梯!
http://cpplmap.hipro.local/Windchill/app/#ptc1/homepage
朝聖台南美術館二館純白咖啡店 戶外區座位超療癒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1380468.htm

traffic.png

arrow
arrow

    活力小太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