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8~10_彰化不會髒,鹿港沒有鹿
以上來自:彰化旅遊資訊網
https://tourism.chcg.gov.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105&chk=f13ee2ac-03eb-4f6d-89f4-0c6c3f825658
賓日有祥興雲有兆 希賢得地入道得門
鹿港D2-1
住宿券贈送的「懷舊下午茶雙人套餐」
鹿港D2-2
餐點內容有:鄭玉珍的鳳眼糕、玉珍齋的口酥餅、三和珍的蓮花酥、朝和餅舖的蔴粩、鼎泰興的水蒸鹹蛋糕、阿婆麻糬舖的原味麻糬、張記芋丸的手工芋丸、阿振肉包的饅頭夾控肉、阿振麵茶的鹿港牛舌餅以及永樂酒店的主廚特製古味粽
鹿港D2-3
吃完這一輪大概就飽到天靈蓋了
鹿港D2-4
鹿港,一個靠海的歷史古鎮,曾是台灣中部最重要的貿易港口,匯聚了來自四方的商賈與文化;在這塊小小的土地裡,乘載了幾百年的歲月痕跡,也保存了當時古老的特色建築以及代代相傳的美味小吃,彷彿述說著昔日港口帆檣林立、人皆輕衣馬肥的繁榮年華。
鹿港D2-5
美食往往是認識一個城鎮的開始,飲食記錄著人們的生活軌跡、也代表著當地的文化;在鹿港,有著好幾間流傳百年的老字號名店,到現在仍舊廣為人知,他們依舊遵循古法的原則及對美味的堅持,十里飄香。染上歲月痕跡的紅磚牆瓦,古色古香中,則訴說著過往的輝煌。
鹿港D2-6
如今,鹿港褪去了昔日的繁華喧囂,卻保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令人回味無窮的美味料理。這次,【鹿港永樂酒店(UNION HOUSE Lukang)】於大廳貼心提供「懷舊下午茶」,菜色包含鹿港必買伴手禮和必吃糕點、小吃,讓旅客可省去舟車勞頓與排隊時間,一次輕鬆享用在地美食。
鹿港D2-7
曾是台灣中部第一大港的鹿港,在國家建設發展計畫中與縱貫鐵路擦身而過,之後亦不受高速公路青睞;雖如棄兒般被遺忘在時光的洪流裡,卻也隔絕了外來飲食文化的衝擊,因而得以保存台菜最原汁原味的經典味道。
鹿港D2-8
儘管食材與烹飪工具不免隨時代變遷而調整,然而一間間承繼傳統的攤擔,始終堅持淳樸年代的真誠價值,不隨波逐流,不追名求利,秉持先人對吃食的單純信念,以價廉味美、材料實在的鄉土佳餚款待每位客人,滿溢出古早醇厚的人情滋味。
鹿港D2-9
【鹿港永樂酒店(UNION HOUSE Lukang)】由亞洲知名設計師吳宗岳親自操刀規劃,甫一開幕即榮獲「全球奢華精品酒店聯盟」認證,是台灣該年度唯一入選者。飯店名稱之所以定為「永樂」,源於永樂盛世乃是明朝政治、經濟、文化、貿易最鼎盛的時期,也藉以呼應鹿港開發始於明朝的那段艱辛歲月。
鹿港D2-10
推開大門進入飯店,寬敞明亮的大廳隨即映入眼簾,親切的服務人員殷殷接待每一位到訪賓客,位於一樓的〔THE Diner〕以復古金黃色調、沉穩內斂的進口大理石以及溫潤質感的木製家具為主要設計材料,搭配大片落地窗透入自然光,營造高雅又讓人放鬆的用餐環境。
鹿港D2-11
另一方面,位於櫃台旁的〔THE Salon〕,備有全天候飲品與點心服務,辦公疲憊時,不妨沖杯熱美式、看本雜誌小憩一會,充飽電再出發,無論是旅人或是商務客,都能夠在酒店享受到獨一無二、尊榮至上的住宿體驗。且酒店內提供中西式特色餐飲服務,豐富來自世界不同地點旅客的味蕾。
鹿港D2-12
自助式早餐精心提供鹿港特色美食、無國界創意料理、多樣新鮮蔬果、手工烘焙麵包,並有主廚現場烹調服務;餐點集結阿振肉包、張記芋丸、蚯蚓龍山麵線糊、林明堂素食麵、鼎泰興鹹蛋糕等種類豐富的鹿港在地「小吃宴」,彷彿將數十年來串聯街頭巷尾的庶民滋味濃縮在一起,讓人吃得心滿意足。
鹿港D2-13
值得一提的是,【鹿港永樂酒店(UNION HOUSE Lukang)】還提供房客乘坐復古三輪車的服務,悠閒漫遊飯店週邊著名景點;期許能將鹿港之美傳遞給每位旅人,致力於集結在地文化、藝術等特色,展現出歌手羅大佑口中〈鹿港小鎮〉的迷人樣貌,讓鹿港進一步成為台灣懷舊流金時代的美好象徵。
鹿港D2-14
以「龍山寺」為名的寺廟,係分香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安海龍山寺」,在台灣共有五座,其中以『鹿港龍山寺』規模最大,古蹟等級亦最高,早期主要信徒來自泉州府的三邑(晉江、泉安、惠安)移民,其後則已無此區分,並成為鹿港地區的閤港廟(不分地域、角頭、人群皆受民眾信奉的廟宇)。
鹿港D2-15
『鹿港龍山寺』相傳是在明末永曆七年(1653年),由肇善禪師創建。據說肇善禪師原是福建泉州的苦行僧,他親手雕刻了一尊觀音像想獻往普陀山,不料卻在海上遇到狂風暴雨,因緣巧合下來到鹿港,便決定結廬清修,並在今日的大有街(舊地名暗街仔)一帶建廟。
鹿港D2-16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開為「正口」(清廷正式設立的港口),與泉州蚶江對渡,成為繼廈門與鹿耳門對渡後,第二個由官方設立的港口。由於鹿港日漸繁榮,商賈雲集,吸引更多移民前來,龍山寺的信士也日益增多,廟宇狹隘空間逐漸不敷使用,遂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遷建至現址。
鹿港D2-17
因為清廷在「甲午戰爭」戰敗之故,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台灣及澎湖諸島被迫割讓給日本,『鹿港龍山寺』成為當時彰化鹿港一帶抗日志士的重要根據地。日本政府為了消除台灣人民的抗日意識,一度下令把龍山寺改為日本本願寺派的分寺,同時將正殿主祀的觀世音菩薩換成阿彌陀佛。
鹿港D2-18
大正十年(1921年)11月5日,一把無名火猛烈竄起,『鹿港龍山寺』的後殿及右側廂房幾乎全毀,諸多佛像與百年文物亦無法倖免;昭和十年(1935年)4月21日,台灣中部大地震使得龍山寺再次受損,寺方管理人黃秋及地方人士發起全寺重修,並計劃重建後殿,於昭和十三年(1938年)12月竣工。
鹿港D2-19
二戰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日籍住持隨日治政府遷離,由信徒接手管理寺務,『鹿港龍山寺』恢復舊名,再度成為地方上的常民祭祀與宗教信仰中心。國民政府軍隊來台時,龍山寺的兩廂廊曾短暫作為臨時的駐軍場所,後又充當鹿港初級中學(鹿港國中)教師的臨時宿舍。
鹿港D2-20
民國五十年(1961年),鹿港街尾黃友竹組織「鹿港龍山寺修建委員會」籌備全寺重修,時任彰化縣長呂世明主持動工典禮,初期工程歷時一年二個月,共計花費三十萬元。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重修工程大抵完成,『鹿港龍山寺』煥然一新,寺方並邀請朱啟南撰文〈重修鹿港龍山寺記〉以資紀念。
鹿港D2-21
『鹿港龍山寺』於民國七十二年(1983年)12月8日,獲內政部公告為首批之國家第一級古蹟(今國定古蹟),其建築格局、裝飾藝術、保存狀況,備受各界重視。民國七十五年由政府出資,委託建築學家漢寶德教授及漢光事務所進行古蹟修復工程,後於民國八十三年完成。
鹿港D2-22
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灣發生以南投縣集集鎮為震央的7.3級大地震(921大地震),全台為之震動!這場地震造成2千餘人罹難,超過10萬棟房屋半倒或全倒,『鹿港龍山寺』的建築及多項工藝文物亦遭受相當程度之損壞,亟待修復。
鹿港D2-23
政府對做為國家一級古蹟的『鹿港龍山寺』災損非常重視。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8月,內政部舉辦震後災損修復工程說明會,會中專家學者與地方各界決議利用本次機會做大規模整修,經費委由彰化在地之寶成國際集團旗下裕元基金會負責籌措,成為民間企業參與古蹟修復的首件案例。
鹿港D2-24
主體修復工程自民國九十年(2001年)2月開始、歷時七年有餘,而全程所花經費,共計新台幣二億三千多萬元,為台灣有史以來耗資最鉅之古蹟修復工程。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9月,修復工程竣工,有「台灣紫禁城」美譽的『鹿港龍山寺』終於復現世人眼前。
鹿港D2-25
一個城市的偉大不在於建築的高度,而在於文化的深度,彰化建縣即將屆滿300年,縣府對於文化資產的修復不遺餘力。鹿港本身就是一座開放式博物館,包含十宜樓、鳳山寺、金門館等都已列入整修清單內,讓歷史建築及國定古蹟能以多點成線、進而成面的方式串聯一起,更加帶動鹿港的文化觀光。
鹿港D2-26
「金門館」主祀蘇府王爺(蘇大王),為金門人士及福建水師所祭祀的神祇,台灣本島目前共有三座,分別位於台北萬華、台南安平及彰化鹿港,其中最早創建、規模也最大的『鹿港金門館』,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是清代的班兵伙館,並兼金門同鄉會館之用途。
鹿港D2-27
『鹿港金門館』在清末之前原稱「浯江館」,本為祖籍金門縣金城鎮的地方仕紳許樂三之宅邸,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前即已存在。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福康安率大軍自鹿港登陸處理林爽文事件,翌年安平水師左營移駐鹿港之後,鹿港增加了不少來自金門的兵丁,遂有興建會館之需求。
鹿港D2-28
清嘉慶十年(1805年),許樂三遺命其子將住居薄賣改為「浯江館」,同時供奉分香自金門東門內校場觀德堂的蘇府王爺,但並非只有金門人士可在此休憩,鹿港遊擊劉光彩所撰的〈重建浯江館碑記〉便提到說「故凡官兵斯鎮及弁丁輿夫、彼都人士,無不憩息其間」。
鹿港D2-29
『鹿港金門館』為兩進一院三開間之建築,坐北朝南,與鹿港其他寺廟朝向河口的布局不同。此外「金門館」與一般寺廟不同之處,在於其三川殿與正殿兩側皆設有廂房,供班兵移防、候船時暫居。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6月由政府進行古蹟修復、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10月25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鹿港D2-30
「新興街」是鹿港中山路往南的延伸,在地人稱之為「街尾」,60、70年代當時是鹿港有名的傢俱街。1926年興建、1928年落成的【成益商號】是昔日街尾數一數二的傢俱行,為三連棟的長形街屋,外觀是純粹的洗石子立面配上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內部則以閩式傳統建築為架構。
鹿港D2-31
「鹿港車站」位於彰鹿路上、青雲路口,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火車站,而是台糖在當地設置的車站意象。站體為一古樸的木造風格建築,後方保留供旅客拍照的糖廠小火車及短車尾,旁邊設有可讓人休憩的空地和座椅,提供民眾一個瞭解車站歷史與悠閒散步的好去處。
鹿港D2-32
日前彰化縣政府提出「彰化大竹鹿港捷運線」的施政藍圖,但其實早在日治時期,彰化和鹿港兩地間就有軌道交通,糖廠小火車載運貨物及人員南來北往,直至後來糖鐵沒落,車站與軌道陸續遭到拆除,如今只剩下火車頭為糖鐵鹿港線留下歷史紀錄。
鹿港D2-33
鹿港原本是座繁榮的商業港口城市,全盛於清代乾隆至道光時期,但後來因為港口泥沙淤積而迅速沒落,以致日治時期的鐵道規劃,縱貫線並沒有通過鹿港。不過因為製糖的需求,昔日鹿港鎮上仍有兩座火車站,以及兩條糖廠專用鐵道,分別由【新高製糖株式會社】與【明治製糖株式會社】負責營運。
鹿港D2-34
【新高製糖株式會社】的鹿港線(新高線)與縱貫線的彰化車站相連;【明治製糖株式會社】的鹿港三線(明治線)則連結鹿港與溪湖,再通往縱貫線的員林車站,兩條糖業鐵路都有兼辦客運。二戰之後糖廠與鐵道均收歸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糖)所有,台糖並將只相隔一條馬路的兩車站合併使用。
鹿港D2-35
由於客運虧損連連,「鹿港車站」遂在1975年結束客運業務,之後又受到彰化糖廠整併影響,原本載運甘蔗原料的貨運線也慢慢結束營運,最終在1994年完全喪失貨運功能。後來糖鐵被拆除改鋪柏油路,車站也先後改作鹿港南區旅遊服務中心、台糖販賣部以及今日的老人養護中心。
鹿港D2-36
庭院深深深幾許
鹿港D2-37
條條大路通羅馬
鹿港D2-38
花開花落自有時
鹿港D2-39
鹿港古鎮賢俊薈萃、人文蔚起,位於街尾青雲路、名列彰化縣定古蹟的『鹿港文武廟』,三棟傳統建築一字排開,文開書院居左、文祠居中、武廟居右,分別以不同的面向,見證了鹿港信仰、商業與文化的發展史,也是鹿港文風鼎盛的代表象徵。
鹿港D2-40
關於『鹿港文武廟』的設立,最初是在清嘉慶16年(1811年),由鹿港海防同知(正五品官位)薛志亮捐出俸祿倡建文祠、武廟,地方富紳陳士陶負責文祠的興建,蘇雲從則協助籌建武廟。鹿港的文人曾在文昌祠內成立「拔社」,是鹿港早期的義學與詩社,也是當時文人聚會的場所。
鹿港D2-41
文祠為二進一院的建築,正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祭祀空間,兩壁有許多鹿港近代書法名家如蔡秋榮、尤祖和、歐陽錦華等人的作品。文祠前方有一座水池,稱為「泮池」,昔日古人為求考運順遂,都會到文祠祭祀文昌帝君,並循古禮於泮池邊摘取芹葉,插於帽緣,故考取秀才功名者,又稱「入泮」。
鹿港D2-42
顧名思義,文祠即主祀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文昌君,被視為是執掌人間「祿籍」(就是考運)的神祇,與魁斗星君、朱衣神君、孚佑帝君、關聖帝君,合稱為「五文昌」。其中文昌帝君據傳是晉代的殉國將領張育,原是四川省梓潼縣一帶的鄉土神,元明之後被奉為職司考試與功名的神祇。
鹿港D2-43
與文祠比鄰而建的「文開書院」,係於清道光4年(1824年)由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倡議興建,泉廈八郊之商紳捐資響應,道光8年(1828年)完工。書院名為「文開」,是為了紀念明末儒者沈光文(字文開);沈光文在荷治時期到台灣從事教育,被譽為「開台文化之父」。
鹿港D2-44
「文開書院」占地二甲餘,周圍七十丈,院前種有榕樹,附帶寬廣草坪。建築結構分為三進,第一進為三川門,第二進前堂為書院的祭祀空間,主祀朱子(朱熹),配祀對台灣文化發展有貢獻的海外八寓賢,正殿後方作為講堂與藏書之用,至於第三進則為書院山長的起居室,左右兩旁合計有十四間學舍。
鹿港D2-45
雖然「文開書院」的倡設,其建築年代不及文武廟早,但更能代表鹿港往日文風昌盛的具體象徵。書院自道光8年(1828年)落成,迄乙未戰爭發生,前後僅近七十年,而清代科名台籍進士共有31人,出身彰邑者有8人,鹿港就佔了6人(其中一位為武進士),作育英才可謂功不可沒。
鹿港D2-46
在文武兩廟交界之處,有一口久封的「虎井」,昔日井水清涼甘甜、流湧不竭,是泡茶品茗用的上等好水,因此擁有「虎泉煎茗」、「虎井烹茶」之雅譽,更被美稱為「蓬萊第一泉」。可惜後來因為不明原因而淤塞封閉,目前在遺址處修建有一座涼亭,供往來遊客休憩之用。
鹿港D2-47
武廟主祀關聖帝君,與文祠同為清嘉慶16年(1811年),由鹿港海防同知薛志亮率先捐出「養廉俸」,再結合鹿港地方士紳之財力而興建完成。因二者相鄰,所以一般皆以「文武廟」稱呼,再加上「文開書院」在旁一字排開,正面看來是三位一體的祠宇建築群,格局寬闊宏偉而具歷史價值。
鹿港D2-48
清雍正三年(1725年),頒令全國啓建武廟、併入祀典,與孔子並肩而立,合稱「文武二聖」。由於關帝重信講義,受民間敬奉為「商業守護神」,而武廟因鹿港商業鼎盛,長年皆有地方商人祭祀,自清嘉慶末年至日治時期,都有不斷整修的紀錄,也是三座建築創建至今唯一香火沒有斷過的廟宇。
鹿港D2-49
武廟建築與文祠相仿,同為二進一院、附帶二廂之格局。武廟的三川殿並無門神彩繪,符合官祀廟宇之風格,而其正殿內有清嘉慶16年(1811年)所立〔藻耀海天〕匾,以及清咸豐4年(1854年)所立〔峻極于天〕匾,加上殿前一口昭和5年(1930年),由鹿港士紳所敬獻的古鐘,都是武廟的重要文物。
鹿港D2-50
由於其忠義勇武的形象,關羽常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二爺、關老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故也俗稱為關帝爺、關帝君、關聖帝君等而流傳至今。正殿神龕內奉祀的關聖帝君神像,身披綠袍,紅面長鬚,為武廟創建時由福建名師所雕塑,威儀凜然。
鹿港D2-51
又到了覓食的時間囉
鹿港D2-52
「旮旯楍卅」這四個字到底誰讀得出來啦!?
鹿港D2-53
很多人不會念「旮旯楍卅(GALABENSA)」,但在鹿港提起「那個很難念、四個字的炭烤吐司」,人們依然會回說:「那家我吃過,很好吃呢!」店名前面兩字念作「ㄍㄚ」「ㄌㄚˊ」,角落之意,後面兩字則讀「ㄅㄣˇ」「ㄙㄚˋ」,意指三十,加起來的意思就是「三十歲時,在街角開的一家小店」。
鹿港D2-54
開店者是來自台北的邱玠瑋(Harold),原本是髮型師的他,希望在而立之年,能夠自己創業,找個有山有海的地方開一家店,於是他開始有計畫的接觸各種類型的餐飲店,體驗經營與流程,看哪一種最適合自己,而最後,他決定回到妻子漢妮的家鄉鹿港開早餐店,專賣各種口味的碳烤土司。
鹿港D2-55
不過我們今天鎖定的晚餐是【神樂亭】日式料理
鹿港D2-56
道地鹿港人的阿宗(郭建宗),有著一手日本料理的好功夫,問起哪裡學的?他說是年輕時不愛唸書,跟著朋友到餐廳打工,當時才國中畢業。先是在鹿港的餐廳幫忙,接著又去了新竹、台中、彰化等地,彷彿轉不停的陀螺。後來轉到台北,在行天宮附近的餐廳,跟著日料師傅學習,才慢慢穩定下來。
鹿港D2-57
三十二歲那年,有老闆要到澳洲開餐廳,阿宗被高薪聘去,可是在澳洲,除了上班工作,下了班就顯得無聊,於是他想著要回鹿港自己開店。四年過去,2018年他終於回到鹿港,開始實踐開店的目標。對於阿宗來說,做出沒有過多調味、只有單純美味,讓人吃得開心的料理,就是他最想做的事情。
鹿港D2-58
也就是這樣的職人精神,讓顧客一來再來,三不五時就會孤身一人、或者呼朋引伴去店裡報到。開業不到半年的時間,【神樂亭】就在鹿港小鎮帶起一陣炫風,阿宗希望將來可以把店升級成「料亭」的模式,繼續專注做自己喜歡做的日本料理給大家吃。
鹿港D2-59
美食配美景 就有好心情
鹿港D2-60
彷彿可以看到遠處的海
神樂亭|日本料理
招牌料理|生魚片丼飯、握壽司、味增湯
營業時間|11:30–14:00、17:00–20:30
公休日期|每周三
營業電話|0910-590-437
營業地址|505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33之4號
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kuotzung
《鹿港》日式美味小店神樂亭- 橙光小田園
https://j1997590684.pixnet.net/blog/post/556215142
【鹿港日式】神樂亭,鹿港在地日式丼飯.生魚片.握壽司。平日一小時就售罄,店內位置很少,想吃得趁早
https://tong5410.pixnet.net/blog/post/357030838
彰化在地私藏平價日本料理.神樂亭(新鮮漁獲限量供應! 生魚片
https://ko310kmo.pixnet.net/blog/post/36121369#google_vignette
【彰化鹿港】文祠、武廟、文開書院
https://joycelee41.com/?p=15872
【彰化.鹿港】鹿港文武廟、文開書院 超詳細介紹--- 祈求 讀書專心、考試順利、商業繁盛、財源滾滾、沉澱心靈,必到!! (含交通資訊)
https://look2up.pixnet.net/blog/post/353469474
鹿港景點-文武廟(文開書院、文祠)
https://naturallife2008.pixnet.net/blog/post/45861775